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晓莉 页数:774
前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部更名为民族研究所,不久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系,20世纪90年代扩大为民族学研究院,2000年更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半个世纪以来,名称和建制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她致力于民族学教学与研究的宗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该院毕业的民族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已遍布全国各地,多为栋梁之材。同时出版了大量在国内影响巨大的专著和教材。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文集,林耀华主编的《民族学通论》、宋蜀华的《民族研究文集》、陈永龄的《中国民族学史》(英文版),还出版了全所历年研究成果的论集《民族研究论文集》。这些出版物的共同特点是,以实地调查的材料为基础,以中国的56个民族为主要研究对象。几十年来,这已成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几代人的学术传统。
内容概要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2年的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部曾汇聚了中国大部分民族学与社会学的顶尖人才,如中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开拓者潘光旦、吴文藻、杨成志、吴泽霖、费孝通、林耀华和李有义等人,以及他们的学生陈永龄、宋蜀华、施联朱、王辅仁、吴恒和王晓义等著名学者。
书籍目录
文化·民族与民族学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论吴文藻先生引进西方文化理论的贡献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文化》导论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及N院的空间分析略论哈萨克族的文化特色侗族鼓楼的象征意义与认同仪式南方少数民族的背带习俗及其探析满族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皇清职贡图》的编绘与刊刻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凌纯声和他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新疆的民族族称与民族主义多民族互动背景中的哈萨克认同生态移民对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内蒙古正蓝旗敖力克嘎查为例中华民族形成时代新考西藏载人中国版图始见于《夏书禹贡》藏族族称考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扎巴恩协与扎塘寺赫哲族鱼皮工艺简论海南岛黎族妇女纹身研究黎族独特的民间艺术从“花钱”看中国的吉祥文化浅析白族本主神话中表现出的水神崇拜顾颉刚与民间信仰研究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研究初探原始艺术研究的新视角宁夏岩画的出现、发展及特点西藏岩画的发现艾旺寺雕塑研究及其艺术风格分析近代新疆历史文物流失问题述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及其民族学价值“虎食人卣”的文化阐释--续论“九屈神人”的文化义涵古玉研究四论--谈李学勤先生在古玉研究上的贡献“义和政变”与“重光复辟”问题的再考察--以高昌墓砖为中心高昌墓砖书式研究--以“纪年”问题为中心楚文化的西渐--楚国向西扩张的考古学观察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The Culture of Arid Areas--A study on XiniiangS Uighur PeopleThe Environment,Family and Government--Local Society and Local Government of the Tajik People in China
章节摘录
四、统一的经济基础 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如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罗马帝国(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疆域东起西亚两河流域,西至西班牙,北达多瑙河、莱茵河,南到北部非洲。蒙古帝国(13世纪)东起黄河流域,西至伊朗高原、欧洲东部。这些帝国虽曾一度横跨欧亚大陆,盛极一时,却没有一个能够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共同体而维持下来。究其原因,正如斯大林所说:“这些帝国不曾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体”。①这种靠暴力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就像没有稳固基础的大厦一样,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古代的中国与这些帝国明显不同的一点是自古以来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密切而又互相依存的经济联系。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造成了地域之间经济文化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众多的民族和多元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有山河阻隔。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