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中南大学 作者:赵炎秋 编 页数:46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1世纪高等院校文科规划教材汉语言文学系列”之一,该书共分23章,具体内容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象征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俄国形式主义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文学性
二、艺术程序
三、陌生化
四、形式
五、主题
第二节 批评方法
一、强调诗学研究上的科学实证主义立场
二、关注形式方面的要素
三、揭示艺术形式发展的內部规律
第三节 作品解读
一、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节奏
二、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重复技巧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一、日尔蒙斯基对普希金《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的解读
二、洛特曼解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矛盾原则”
第2章 象征主义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西方象征主义的主要类型
二、中国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三、象征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批评方法
一、因“象”见“意”,关注隐喻
二、把握大致情调,引发相关联想
三、体会声韵节奏,领略听觉意象
第三节 作品解读
一、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名作解读
二、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名作解读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叶芝评象征主义
第3章 英美新批评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
二、瑞恰兹的诗歌语言本质现和语境理论
三、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
四、燕卜荪的“朦胧七型”说
五、“意图谬见”和“情感谬见”
六、悖论、反讽、张力、隐喻
七、强调有机整体性的结构理论
第二节批评方法
一、避免“意图迷误”,反对传记式批评
二、避免“感受迷误”,反对印象式批评
三、强调作品的独立自足性
四、运用“细读法”解读文本
第三节作品解读
一、细读李商隐《无题》
二、《尘埃落定》中的悖论及其象征意义
第四节 解读范例介绍
……
第4章 意识流
第5章 精神分析
第6章 结构主义
第7章 叙事学
第8章 原型批评
第9章 存在主义
第10章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第11章 形象学
第12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13章 女性主义批评
第14章 性别研究
第15章 怪异理论
第16章 解构主义
第17章 后现代主义
第18章 新历史主义
第19章 后殖民主义理论
第20章 文化研究
第21章 消费文化理论
第22章 生态批评
第23章 空间批评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三)班吉之痴:点明作品主题福克纳跟许多现代主义作家一样,善于在作品中利用各种艺术技巧来表现现代人的空虚和绝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日渐退化堕落,“人”迷失了自己的信仰,丧失了自我的尊严,人生既充满喧哗又毫无意义。美国历史上,南方曾有过美好的道德和社会秩序,但是南北战争的爆发和资本主义观念的入侵不仅摧毁了旧秩序和旧制度,还破坏了南方人民的传统美德。在这种境况中,“人”的堕落和生命的虚无势将成为必然。班吉既反映别人的虚空,自己也感觉空虚。班吉之所以感到空虚是因为他永远失去了他唯一感觉善良可爱、关心和爱护他的姐姐。家里的亲人都厌弃他,只有他的姐姐凯蒂关心和爱护他。班吉总是说“凯蒂身上有树的香味”,而树是高洁的象征。然而,当他凭直觉感觉到凯蒂失贞并一天天地走向堕落的时候,他知道他已经失去了关心和爱护他的姐姐,也就失去了他生命的最后依赖,他只好站在大门口,无望地等待着。当班吉痴痴地感知和反映他人的空虚和绝望时,在他自己空虚的生命中也日渐抹去了充塞着“喧哗与骚动”的回忆,变成一片空白。《喧哗与骚动》的题目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六场中有名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了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喧哗与骚动》中班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说梦之痴人”。他以“痴人说梦”的形式,在梦幻般的话语中忠实地展露他身边人们的悲观绝望,他的“痴”正像一面社会的镜子,真实地映照着他所看到的一切。福克纳从“痴人说梦”的独特视角,对他所熟知的南方社会发展变革中的人性变化进行深刻的反思,揭示了“人生就是由白痴讲述的荒唐故事”的深刻主题。
编辑推荐
《文学批评实践教程(修订版)》是21世纪高等院校文科规划教材汉语言文学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