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西南交大  作者:王小凤  页数:229  字数:31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西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两种文化。它们发源不同,特征殊异,同时互补性也很强。这两种文化从平行前进,到相互疏离,再到接触与融合,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最后要达到真正的相互交融,需要很多学者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使两种文化的对比研究从象牙塔里走出去,为广大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语言的使用者服务。    王小凤教授正是这样一位孜孜以求的学者。2004年她出版了《英汉词语文化与翻译研究》,现在又有幸第一时间拜读了她即将付梓的《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文化比较研究》手稿。可见她在研究中西文化对比方面投入了不菲的精力,研究范围从英汉词语扩展到英汉熟语的对比,研究视野正在向纵深扩展。    细阅本书,我们发现作者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了中西文化的渊源与演变脉络,并且指出了这两种文化在全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从跨文化意识的角度,审视了网络文化与网络交际,这是任何个人,特别是文化研究学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认识中西文化的特点,剖析中西文化的特性,是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始终要面对的一个课题。中西文化在各自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历史发展轨迹中演绎着自身特色。古老的中国文化需要历久弥新,并且不断发展,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而同样古老但有好斗成分的西方文化,需要面临如何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增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及其他文化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挑战。    熟语或者是习惯用语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们负载着很多的文化因素,能体现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分析英汉熟语的异同,更能加深读者对这两种文化差异性的了解,从而更加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真正掌握英汉熟语互译的原则与技巧。王小凤教授在提纲挈领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即对英汉熟语进行文化理义分析,这无疑会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提供另外一种文化解读模式。

作者简介

王小凤,女,中共党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湖南省翻译学会和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实践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至今已从事英语教学二十六年,近几年来已出

书籍目录

上编 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    一、语言概述    二、语言的文化性    三、文化的结构  第二节   “文化”词源考察及其界定    一、“文化”词源考察    二、文化的界定  第三节 文化类型新论    一,元文化    二,原创型文化    三,衍生型文化  第四节 网络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一、网络文化的文化背景及其走向    二、网络文化及其精神实质    第五节   网络交际与跨文化意识    一、网络交际工具及其网络语言    二、网络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    第六节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二、网络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作用    第七节   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民族文化的发展受自身特点的制约    二、网络技术为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八节 文化全球化    一、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二、文化全球化成因    三、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中编  中西文化概述  第一节 世界文化体系的多元特征    一、西方文化    二、伊斯兰文化    三、印度文化    四、中国文化 第二节   中国两次文化比较与交流    一、东西文化交流的不平衡    二、文化比较:中国的第一次革命(1840---1920年)    三、文化比较: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78至今) 第三节 近代中国文化建构模式    一、西学中源模式    二、中体西用模式    三、中西会通模式    四、旧瓶新酒模式    五、全盘西化模式    六、拿来主义文化模式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    一、回应全球化挑战:从传统的固守到开放的竞争    二、坚持现代性建构:从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创新 第五节 新时期中国文化的走向    一、个体意识增强    二、向一元时间制快速转化    三、向弱环境交际靠拢    四、留恋“热心肠”,期待“铁手腕”    五、文化的发展变化与亚文化群体的差异性 第六节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民族文化    一、全球化与中西文化冲突    二、全球化与中西文化的整合    三、全球化与文化创新……下编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汉熟语文化参考文献后记作者简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西文化与英汉熟语比较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