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评价与检测》编写组 编 页数:63
内容概要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教到了该教的程度;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是否学到了该学的程度。借助什么工具进行检测,即课程评价的改革已成为整个课改系统中最敏感、最关键、最具导向性的一环。随着高中课改的进行,评价方式已经发生了悄然转变:高中新课程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为了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实践行为,确保课程改革质量,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检测,我们组织省内高考指导专家、大连教育学院优秀教研员以及大连二十四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八中、东北育才学校、沈阳二中、锦州高中等省内重点高中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合力打造了《高中新课堂评价与检测》系列丛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模块学习指导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朱自清2 故都的秋/郁达夫3 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5 离骚/屈原6 孔雀东南飞并序7 诗三首第三单元8 兰亭集序/王羲之9 赤壁赋/苏轼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第二部分 阅读拓展一、现当代散文阅读二、古典诗歌阅读三、文言文阅读第一单元达标第二单元达标第三单元达标第四单元达标模块检测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朱自清于一九二。年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一师教书,月薪七十元。虽然已经寄给家里一半,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因为贫穷,家庭失和,为了减少矛盾,节约开支,朱自清回到家乡任扬州八中的教务主任。由于庶母的挑拨,其父借着和校长的私交,使朱自清的薪水,本人不得领取,而被直接送到家里。迫于此,朱自清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另组小家庭。一九二二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在《背影》中提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触目伤怀,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也渐渐不如往日。’暑假中(也就是写作《荷塘月色》的七月份),朱自清想回扬州,但是又怕难以和父亲和解,犹豫不定,因而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之语。这一切都证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阅读知识解析3】学习“通感”这一修辞手法 通感,又名移觉,是指在描写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把一种感官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达到用多种感觉来描写同一对象的目的。这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彼此相通的描写,往往能把很抽象的事物描绘得丰富可感。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举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为例,解释说,“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他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红颜色‘温暖’而绿颜色‘寒冷’”的说法,来解释通感这一描写手法。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