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东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海波 页数:209
内容概要
环境技术政策创新是科技政策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活动的态度,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科技活动各个环节的调控,也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规模进行的控制。 作为科技政策体系中一个环节的环境技术政策,是国家对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技术问题的制度反映,它在解决不同方面、领域和范围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诱导、约束和协调功能。美国、日本、德国等许多发达国家三十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及其技术发展的实践对此均作出了非常充分的证明。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以来,陆续编制了一系列的环境技术政策。大量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在推动环境技术进步、控制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破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90年代以前的各国环境技术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传统发展观念和战略相对应的,难免有其历史局限性。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ABSTRACT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观解释一、可持续发展观源于环境保护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三、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观、技术观与政策观第二章 环境技术政策分析一、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技术二、环境技术政策的含义、全息性特征与主要功能三、对中国现行环境技术政策的评估分析及其总体结论第三章 环境技术政策创新理论一、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二、环境技术创新三、作为制度创新的环境技术政策创新第四章 环境技术政策创新的方向一、生态环境态势分析二、环境技术的差距、需求与创新方向三、环境技术政策创新的方向第五章 控制环境污染的技术政策创新一、进一步控制大气污染二、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第六章 防治生态破坏的技术政策创新一、防治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二、保护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于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乃至生存和发展,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按照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环境排放的、超过其自然环境消纳能力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物——而引起的一类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动植物、大气特性以及环境美学因素等产生可测量的影响的现象;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并达到了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的现象;固体废物污染是指生产、经营、生活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固态、半固态和高浓度液态废物对水体、大气、土壤和生物造成污染危害的现象。环境污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的,而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的产物。应当指出的是,只要有人类存在,污染物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选择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解决了资源开发和生产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