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3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齐默尔 页数:184 译者:杨沫,易丽丽
Tag标签:无
前言
德国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我国的幼儿教育理论也烙上了德国的印记,不管这种印记是直接来自德国,还是来自日本或前苏联的折射。在久违了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确切音讯后,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雷娜特·齐默尔博士的《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精神运动学发展促进作用的理论及实践》及《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德国教育思想的时代脉动,感受到德国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理念的延续和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德国教育理论的严格、严谨和实践验证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学科交又产生的新的学术景象。 无论是《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还是《幼儿运动教育手册》,其中涉及的运动概念已经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是身体与心理结合、外在运动与内在运动统一,最终指向儿童人格发展的统合的精神运动。这正是“统合”这一德国心理和教育的传统在现时代理论和实践中的延续和发展。 《幼儿精神运动学手册》较具体地介绍了精神运动学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了精神运动学的背景性观点,尤其是对于精神运动学的人类形象的论述,简洁又精到,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在精神运动学的视野里人的意义、人的含义、人的指向。该书还介绍了在精神运动这一学术领域不同的派别及相应的理论观点,给我们展示了精神运动学术园地的五彩斑斓的思想。该书将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作为精神运动学促进作用的核心概念,这是精神运动学的学科逻辑所在,也是精神运动学区别于一般运动学、教育学、治疗学的特征之所在,这也使精神运动学真正与儿童的人格发展联系起来了。
内容概要
我们的孩子正生活在一个活动越来越受到限制的世界。怎样创造合适的空间和机会,让孩子获得充分的运动经验?在《幼儿运动教育手册》中,德国著名幼教专家雷娜特。齐默尔将为你提供周详的教育方案。《幼儿运动教育手册》有机融合了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直观地体现了幼儿运动教育的教学论基础,很好地阐释了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过程、运动游戏的意义,以及语言和运动的联系等问题。《幼儿运动教育手册》介绍了大量以幼儿为导向的教育方案,把运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展示了很多司操作的实例。书中对运动室的建构、开放式活动的开展、怎样引导运动过程,都提出了重要建议。
作者简介
雷娜特·齐默尔,博士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教授,在儿童早期运动教育以及精神运动学领域声誉卓著,出版了大量专著。从教多年,致力于教9币培训,定期参加儿童教养工作。已在赫德出版社出版的。 作品还有: 《幼儿运动教育手册》(1993),《幼儿感官运动手册》(1995),《感官工厂》(1997),《创造性的运动游戏》(2001)。 译者简介: 蒋丽,南京大学德语专业硕士,南京审计学院外语系讲师。唐玉屏,南京大学德语专业硕士。王琳琳,南京大学德语专业硕士。
书籍目录
序序二前言1 运动着的童年1.1 游戏和动作:儿童最基本的活动和表达形式1.2 变化的童年-变化的游戏1.3 儿童教育的结果2 身体和运动体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2.1 自我的发展2.2 社会能力的发展2.3 认知的发展2.4 健康和幸福感3 运动教育的心理发展基础3.1 感知的发展及意义3.2 运动机能的发展3.3 语言和运动3.4 游戏的发展和意义3.5 儿童如何学习3.6 动机的发展和意义4 儿童的游戏场地和运动场所4.1 家庭4.2 家长-班级和游戏圈4.3 托儿所4.4 幼儿园4.5 学童日间托管所4.6 儿童日间托管机构里的混龄班级5 运动教育的教学法基础5.1 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5.2 儿童运动教育方案5.3 以情境为导向的运动教育5.4 运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5.5 教学法基础5.6 开放式的活动5.7 有指导的运动教育——体育课5.8 关于教师的行为6 精神运动学的教育6.1 精神运动学——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促进发展6.2 以体验为导向的运动都是有意义的6.3 精神运动学的器材7 运动的场所与器械7.1 运动室的构造7.2 器械和材料7.3 户外运动7.4 游戏运动时的责任8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事实上,根据观察的结果以及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的观点,星期一是很特别的一天:运动时混乱和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比较普遍,孩子们不断地询问“我该做什么”,相互之间的攻击性行为也频繁出现。也许这些都出现在特殊的情境之中,但这样的事件通常最能清楚地显示出如今的儿童不断增长的运动需求。越小的儿童,越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运动需求。 儿童把周围的世界看成是运动的世界,成年人并不总能理解他们的想法。 童年是一个运动的阶段。没有哪个生命阶段,运动会如在童年阶段一样承担如此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6岁这个阶段,惊人的活动量和运动欲、永不停歇的发现欲和持续的尝试是这个阶段的标志。儿童通过动作发现自己和世界,通过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去适应它周围的世界。 儿童一步步地把世界据为己有,与此同时每天还有新的挑战、任务、值得发现的东西:向上爬楼梯,攀缘墙,跃过篱笆,跳过小水坑,跑,吵闹,玩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世界。无论如何,他需要大量机会去满足运动的基本需要。如同在各种机构中获得形式化的照顾和教育一样,儿童也需要在每天的生活环境中获得运动的机会。 在今天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社会中,生活条件让儿童的运动空间越来越小。媒体传播和电玩行业的不断壮大、儿童体验世界的日益贫乏,使得儿童对自觉行为的需求和“自我~原因一存在”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限制。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人类学的学者强调了以运动和游戏为基础的儿童活动形式的意义。 游戏和运动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只有当人们对发展的目标了然于胸的时候才能回答。这些目标标准的制定首先取决于人们对人类形象和儿童形象的认识。当人们思考教育、发展及其促进作用时,背后总是隐含着被教育者的形象。一个巨大的差异是:人们是把儿童视为一个非独立的、需要帮助的生物,必须指导、掌控和影响他们的发展,还是认为儿童是一个好奇、积极、自觉的人,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坚定的行动克服困难,发展不依赖性和独立能力。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