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钱焕琦主编 页数:377
内容概要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健康的角度看,处于青年中期,又是经过多次体检合格而人学的大学生确实身体比较健康。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大量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本书共分12章,将对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具体论述。
书籍目录
引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第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确立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与现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功能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创造潜能的作用机制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人格及人格理论 二、自我意识理论 三、成就动机理论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分 二、心理健康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容 四、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价值第五章 大学生人生社会问题的心理咨询模式研究 一、大学生人生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大学生人生社会问题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 三、大学生人生社会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第六章 “认知—行为”教育模式研究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评价 二、“认知—行为”模式建构的意义与理论基础 三、“认知—行为”模式的目标与内容 四、“认知—行为”模式实施的途径与保证措施第七章 “目标导向—适应教育”模式研究 一、适应教育的本质问题 二、大学生生涯发展与适应教育的关系 三、“目标导向—适应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 四、“目标导向—适应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和实践意义第八章 大学生健全的自我意识教育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内涵 三、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内容与方法第九章 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教育 一、性生理与性心理教育 二、性卫生知识教育 三、性情感教育 四、性道德教育 五、大学生恋爱的心理教育第十章 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培养 一、女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二、影响女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三、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第十一章 女大学生抑郁、生活事件和压力应付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报告 四、实证小结 五、构建女大学生抑郁预防和调节策略第十二章 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分析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培育附录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PHS-S)与结果报告附录2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表的编制与试用报告附录3 江苏省南京仙林大学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建设附录4 南京师范大学“123456”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附录5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政府文件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高素质人才,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事实表明,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人,没有振奋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才。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就是,不仅有扎实的知识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那些事业失败、人生遭受挫折的人,也往往是与其情感意志比较脆弱,经不起困难、挫折乃至成功的挑战和考验有关。所以,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 当代中国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一个承载社会、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