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荣宁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0-11出版) 作者:荣宁 页数:253
内容概要
《燕赵文化的嬗变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以几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的演变为契入点,深人分析了社会经济变革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突出了不同时期的地域文化的特质,视角新;以时间为线,以文化为核心,以社会经济变革为背景,用专题的形式,来阐述燕赵文化的发展,体例新;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以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文化主要特征为研究点,来阐释不同时期“慷慨悲歌”的时代意义及燕赵文化的升华,与已有的成果不同,丰富了区域文化研究领域。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多元经济与燕赵文化第一节 自然环境差异与区域经济的多样性第二节 多元经济与“侠”为核心的燕赵文化第三节 农牧经济下的尚武文化与邺城“胡风”第二章 繁盛的农耕经济与燕赵文化第一节 由盛转弱的河北农业经济第二节 儒学浸染下的河北文化第三章 厚重的农耕经济与皇城根文化第一节 河北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节 明清燕赵民风第三节 直隶地区城镇及城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节 燕赵地区的城镇文化第四章 直隶近代工业的初始发展与燕赵文化近代化的萌动第一节 天津开埠与西方经济文化的殖入第二节 天津开埠与直隶地区社会的近代化转型第三节 河北社会风气的转变与燕赵文化的近代化第五章 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燕赵文化的近代化第一节 民族工业的持续发展第二节 新的文化元素融入燕赵文化第四节 燕赵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第六章 战火洗礼与燕赵风骨的升华第一节 占领性的殖民经济与奴化教育第二节 慷慨悲歌文化意蕴的升华第三节 燕赵儿女英勇抗战的人文精神第四节 燕赵文化由根据地走向城市第七章 弘扬燕赵文化精髓建设河北经济强省第一节 河北经济转型与文化建设第二节 弘扬燕赵优秀文化第三节 燕赵文化与河北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莲池书院“首善为倡率”的地位,是与历任书院院长的努力分不开的,为办好莲池书院,历任直隶总督想方设法聘请“名宿”来主持书院,著名的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前后任院长的史学家、方志学家章学诚,同治年间人长莲池书院的“铁大人”李嘉端和博学多通、擅长经学的王振刚,以及清后期的黄彭年、张裕钊和吴汝纶。章学诚任莲池书院院长时,主张治史针砭现实,揭露弊政,将经世致用的学风带到了书院。李嘉端和王振刚时期,二人勤于教学,精于教学,使生员科考得第者众多,莲池书院的声望张显。黄彭年、张裕钊和吴汝纶担任莲池书院院长时,已是光绪时期,西学东渐,社会思变,也正值李鸿章任直隶总督。黄彭年虽为道光时进士,但思想开放,不囿于读经科考,提出“化乡西州世”的人才培养目标,即要培养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同时在莲池书院创办“学古堂”,开设古课,开展朴学研究,使莲池书院有了学术研究的风气,一扫过去专事课艺(应科举文学)的沉闷风气。张裕钊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研究训诂,擅长书法,在日本很有影响,任院长期间“日以高文典册磨砺多士,一时材俊之辈奋起朋兴”。还招收外国学生如日本人宫岛勖斋和田千仞,使莲池书院成为我国唯一对外开放的书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吴汝纶是桐城派晚期的著名作家、清末著名学者,他在莲池书院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是在莲池书院里开办了西文(英语)学堂和东文(日语)学堂,引进外籍教师授课,培养了一批精通外语、熟悉各国政治、能宏济时变的人才。使莲池书院最初的办学方针目标大为转变,使莲池书院渐由封建教育的场所,变成面向世界、具有近代教育性质的学校。然而,莲池书院毕竟是在封建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书院,长期的为朝廷培养人才、以科举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束缚着它的转变和发展,再者,天津城的兴起,得风气之先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较弱的封建思想土壤,使天津成为燕赵近代教育的中心,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渐有取代保定城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定城及莲池书院的近代化步伐。从上述可以看出,清燕赵儒学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特征,一是清初无论是府州县儒学都以燕赵西部太行山麓平原中部为分布中心,教育的最高学府和教育文化中心,均分布于此(保定城),使清初的儒学具有由西向东、向北辐射的地域特征。
编辑推荐
《燕赵文化的嬗变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文化是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精神产品,却对社会与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并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燕赵文化是燕赵地区独具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它的发展、变化都与燕赵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