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雷戈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将秦朝和汉初八十年界定为思想史上的“后战国时代”,围绕皇权主义理念生成,对后战国时代的思想秩序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梳理,从而提炼出三个基本思想命题:“天高皇帝近”、“诸子皆王官”、“道术为天子合”。这样,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观念时代的总体轮廓就被清晰地勾画出来了。它标志着,在专制皇权的强力塑造和规范下,一种最具广泛意义的政治——思想共识逐渐成型,由此奠定此后中国思想史的长程走向,并构成中国思想史的基本脉络。
作者简介
雷戈,平生所好亦古亦今,亦经亦史:平生所惧究天不足,通今不透。一家不成。致力于贯通历史与意义,使史学成就思想。奴隶创造历史,英雄书写历史。奴隶史观是历史观,英雄史观是史学观。奴隶一般地活,英雄一般地思。有的书有温度,有的书有热量,有的书能燃烧。有的书能爆炸。所有的书都让某些人难受。《历史与意义》(1993年)《哲学主义的历史》(1994年)《没有历史的历史学——史学危机批判》(1998年)《史学何为》(1999年)《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2006年)《第三种历史——一个历史新闻学的文本》(2007年)《史学微言》(2007年)。
书籍目录
也算序上篇:天高皇帝近 第一章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 ——以后战国为中心之一 一、王权、君权和皇权 二、思想的政治形态原型 三、暴君与专制君主 四、专制制度与好皇帝 五、智性思维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思想史研究 ——以后战国为中心之二 一、作为思想史方法的意识形态体系分析 二、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 三、作为思想史范畴的后战国时代 四、后战国时代的思想史性质 五、后战国时代的思想史价值 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皇权意识形态 ——以后战国为中心之三 一、定义及其边界 二、阐释及其结构 三、确认及其标志 四、实践及其仪式中篇:道术为天子合 第一章 天命惟微:后战国之天命感 一、历史分析(上) 二、历史分析(下) 三、思想阐释(上) 四、思想阐释(下) 第二章 王道惟新:后战国之王道论 一、道术为天子裂 二、道术为天子合 三、陆贾儒道融合的论证方式 四、贾谊和韩婴纯然儒术的论证方式 五、《黄帝四经》道法杂糅的论证方式 六、《公羊传》儒家经学的论证方式 七、《文子》道家经学的论证方式 八、《淮南子》道家本位的论证方式 九、王一道合一 第三章 人性惟危:后战国之人性论 一、理论内涵 二、法意:秦廷君臣的纵欲主义 三、儒学:从血缘人性到君臣道义 四、道心:帝王的养生之道 五、儒道圣人合观 六、一种比较 第四章 神圣与世俗:后战国之神圣性观念 一、理论预设(上) 二、理论预设(下) 三、历史分析(上) 四、历史分析(下) 五、思想阐释(上) 六、思想阐释(下) 第五章 理论与实践:后战国之合法性观念 第六章 历史与行政:后战国之合理性观念 第七章 时间与权力:后战国之自然合理性观念下篇:诸子皆五官 第一章 《尚书大传》经典诠释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战国策》君臣博弈 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黄帝四经》道法杂糅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贾谊儒法兼宗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晁错崇君主术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周礼》全能主义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韩诗外传》礼乐主义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 大小《礼记》礼教主义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易传》《文子》尊君主义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淮南子》无为主义的政治思想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天高皇帝近第一章 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二、思想的政治形态原型每种政治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政治形态原型。不过,反过来看,事情却未必完全尽然。也就是说,政治形态原型与政治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并非一一直接对应。比如,儒家可能对应于王权政治形态,墨家则只是偏重而不是完全对应于王权政治形态;同样,法家可能对应于君权政治形态,但道家也只是偏重而不是完全对应于君权政治形态。所以,儒法两家与政治形态原型的关系可以看作“正体结构”,墨道两家与政治形态原型的关系则可以视作“变体结构”。这就意味着,尽管每种政治理论背后都有一种其所赖以依据的政治形态的基本原型,但无论王权政治形态和儒家学说,还是君权政治形态和法家学说二者之间也都不能直接划等号。从中国政治史的角度看,这两种政治形态都是实存的;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则必须更多关注于理论对政治原型的高度抽象和复杂推演。对政治思想史来说,权力的观念和性质比权力的实际状态更重要。二者之间的不一致肯定是必然的。但只要这种差异还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规模之内,那它都可以用思想史的观念和性质来予以合理解释。这不妨视之为政治思想史的“理想型”方法。思想史的政治原型理论,可以适当借鉴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比如,“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以儒家为例,某些儒家可以用“个体无意识”来解释,因为他或他们可能多多少少在一个较小区域内经历过某种程度的王权政治的生活和实态。这属于三代王权政治形态的某种遗存。但就整个儒家群体而言,则更适合用“集体无意识”来解释。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三代王权政治形态都只能是一种不可能真正经历过的早已成为过去的前存在。王道的政治形态原型是王权,霸道的政治形态原型是君权。儒法观念之分其时代背景则是古今之异,①其制度背景则是王权君权之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