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丽敏 页数:585
前言
1996年雷石榆先生逝世,张丽敏先生深陷悲痛之中。也就在那时,张先生下决心要为雷先生完成两件事:写一部传记,编辑出版雷先生的诗文选集。2002年,《雷石榆人生之路》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结了张先生的第一个心愿。此后近十年间,张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她仍然坚持整理、编辑雷先生的诗文,历经周折,业已告竣。而这段期间,我正好离开河北大学,虽然关心老人的身体,到保定时,偶尔看望一下张先生,有时从来京的人那里也会知道一些张先生的情况,不过都是些零零散散的消息,张先生是如何以衰老之躯来编辑成这部诗文选集的,我已经知之甚少。但是,阅读书稿,从散见于全书的编者附识以及编者的注释,我还是感受到了张先生为出书所倾注的全部心血。雷先生的书中几次提到日本诗人小熊秀雄的夫人为收藏和出版丈夫的作品殚精竭虑、死而后已的经历,张先生整理、编辑雷先生作品的精神又何尝不是如此!出版传记和出版诗文选集的事,我在河北大学时张先生都与我商量过。我听了后,心中充满了对张先生的敬意,并且为《雷石榆人生之路》作序,表达我对两位老人的崇敬之情。那时就答应张先生,如果选集出版,我还会再写一篇序。这篇序,本来的想法是谈一点我对雷先生诗文的认识,但是时间日迫,力不从心,现在看起来已不可能,只能简单说些我要说的话。雷先生是著名的左联作家。在我们的老师中,很少能有作家与学者兼于一身的人,雷先生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还在于他的文学作品。河北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学生中,不乏有成就的作家和诗人,算起来不能说不受雷先生这样的老师影响。当然,作为学生,我们许多人对于雷先生这样充满传奇色彩的老师更多的还是雾里看山、云中望月。以我来说,从入学时见到雷先生,就被他一头银发、目光矍铄的诗人气质所吸引;到外国文学课上亲受其炙,为他渊博的学识而折服;再到留校教学,成为往来亲密的师生与同事,逐渐了解到他真挚而又豁达的为人,其实我所看到的都是先生的神龙之鳞爪,因为毕竟我们很少能够系列地读到他的文学作品。而这一个月,当我一篇一篇拜读雷先生的诗文时,我才敢说对于我的老师,这位赤诚的诗人、深情的作家、严谨的学者,有了更深的了解。
内容概要
雷石榆(1911-1996),左联作家,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外国文学教授。广东台山人,原名杜稳,曾用笔名纱雨、破空、牛车、雷霆、非我、杜拉拉等。1933年留学日本,主编《东流》《诗歌》杂志,出版目文诗集《沙漠之歌》,并与日本著名诗人小熊秀雄联合创作《中吕往复名信片诗集》,开创了“明信片诗体”。1936年回国,主编《中国诗坛》《西南文艺》等,出版诗集《国际纵队》《八年诗选集》等。1946年到台湾,把马克思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理论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到台湾。1949年到香港任教。1952年后受聘天津津沽大学、河北大学教授,从事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日本文学简史》。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中国作协颁发“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铜牌,以示纪念。其以抗战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战地房东》被收入日本中学生讲读课本。
作者简介
张丽敏(1926-),辽宁大连人,195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曾执教天津女中,后任河北大学中文系资料室馆员多年,通晓日语。与雷石榆先生共同生活三十余年,为雷石榆的创作、教学、科研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是雷石榆生活中的忠诚伴侣和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度时艰,可谓伉俪情深,珠联璧合。雷石榆先生去世后,以一己之力独自完成《雷石榆人生之路》,后又秉承雷石榆遗愿,历经十年编辑《雷石榆诗文选》,呕心沥血,以八十五岁高龄完成此书。
书籍目录
一、新体诗 非上帝的女儿 咖啡店 初雪 沙漠之歌 点燃 笔迹 颤抖的大地 饥馑 序诗 磨碎可怜的灵魂 诗人的自杀 别离祖国——赠小熊秀雄氏 小熊秀雄神貌速写——在小熊秀雄诗集出版纪念会上 日中往复明信片诗集 给灾区逃亡的人们 我仍要歌唱(外一章) 新世界的父母 题诗 黄水的沙场上 被强奸了的土地上 国际纵队 我要和你们合唱 剿灭不了我们的灵魂 会意 八路军 保卫台山 欢迎郭沫若先生 学生,战士 华南,我们保卫你! 炮火轰断了爱情——怀菊枝 别了,广州 你的丈夫死了 潼关外的弧线路上 人生难得这一回 春在洛阳 自卫军歌 把青春向你献上 呼唤你的永生——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 我听见你的叹息——致日本诗友小熊秀雄 致日本的革命同志 欢迎你们 家破人亡者的歌 春又来了 悲歌 想起了你 听我歌一曲 青春解 幻想曲——寄给远离的人 生日歌 血染汨罗吊屈原 哀悼战斗的诗人——纪念蒲风逝世两周年 忆福州 那么一天 胜利 我听见一种声音 再一度生活在春天 夜的街上 悼念亡姊 假如我是一只海燕 人民心灵的救星——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 鲁迅仍活着 夕渡玄武湖 造船厂之夜 大跃进片断 海河建闸工地之歌 “五四”——青年的火焰 山海关抒怀 樱花时节 桂林游吟 别津门 为新中国迈进“四化”歌唱——纪念建国三十一周年大庆 当我想吃香蕉的时候 鹭岛之歌 有爱 迎春,谱写“四化”的序曲 重游九朝古都 献给母校——日本中央大学 梦幻曲 春节来临时刻 古典文海探索者 蒲风八十诞辰纪念献辞 首届山海关长城艺术节抒情 梦之旅 晚年题句二、翻译诗 痛苦之谷(德国海涅作) 故乡(日本森古茂作) 给莉达(德国歌德作) 五月之歌(德国歌德作) 永远地(德国歌德作) 给诚恳的读者(德国歌德作) 珍贵的春天(日本木岛始作) 想起即吟的人(日本木岛始作) 抒情插曲(第一、二组曲)(德国海涅作) 歌(我爱快活的跳舞)(英国布雷克作) 歌(我身上美丽的绸衣)(英国布雷克作) 蓟草与蒺藜(英国布雷克作) 给春天(英国布雷克作) 弟弟你不要死(节选)(日本与谢野晶子作) 一部分《万叶集》的翻译(包括作者简介) 秋叶寄语(日本内山加代作) 这里有一棵树(日本石川逸子作)三、旧体诗 吊郑成功 自白(五古) 贺春双意(七绝二首) 南归曲 游瘦西湖 喜雪吟(破旧体诗作) 枣庐新春歌——纪念迁居临建一周年后新春 做客欢度中秋节——周青同志邀约共度中秋佳节 其贤妻爱女殷勤备酌款待,感赋七律一首志兴 声声慢——悼念裴学海先生 过长城岭 蓉城怀古 迎春有感 游览西陵(绝、律各一首) 古稀诞辰抒怀 日文“往复明信片诗”得见发表有感——寄赠木岛始教授 久别重聚有感——赋赠曹健飞、胡瑞仪伉俪 胜地吟草 遥悼小熊常子夫人(七律) ……四、歌词五、序文六、散文七、论文八、书信后记
章节摘录
(2)4月10日扫祭小熊墓之后,在木岛预先安排下,清水、市川二女士带领我们到附近的“深大寺”(三百年前桃山时代的名寺)和老诗人菅原克己会面。他白发苍苍,体质虚弱,由妻子陪伴照顾。大家一起在寺前环境幽静的面馆品尝了纯日本风味的荞麦面条。老诗人戴着深度的眼镜,微笑而寡言,赠送我一本《菅原克己诗集》,翻阅后才知他参加过诗话会活动,18岁时(1928)以师范三年级学生投入反白色恐怖的地下活动,为被查封的《赤旗》报秘密刻版、印刷、发行。1935年被捕,直到日本战败的十年中,过着半囚犯生活。战后参加“新日本文学会”,作为代表1951年赴苏联参加文学交流会。他的第一诗集《手》、第二诗集《太阳下》等,都是写于战前战中,但到1951年才能出版。他的诗风基本上童心天真,或憧憬自由而讴歌,无虚饰地表现人生悲欢之情。他强调语言的透明性、形象性,反对概念化、一般化。老诗人这些特点,也值得我借鉴。(3)4月22日参观的“原子弹绘图丸木美术馆”,拜访丸木画伯,更是来日后的意外收获。由木岛始引导,我和丽敏随同到琦玉县东松山市下唐子参观了有名老画师丸木位里(85岁)和夫人丸木俊(74岁)的杰出画展。他们合作大幅连环式巨画,再现原子弹爆炸广岛的惨象;另一面的《南京大屠杀绘图》,更使我们触目惊心。他们的高超艺术手法和反侵略战争的精神与魄力,使我们感佩不已。位里老先生状貌很像“圣诞老人”,和蔼可亲,朴实而热情,签名赠送他们夫妇的画册两册,另周思聪女士的《矿工绘图》一册。两位老画家1985年夏,曾来我国新疆——丝绸之路旅行作画。许多实地写生稿,影印在画册中。参观归来当夜我写了《参观“丸木美术馆”并拜访丸木老画师有感》七绝四首寄赠。(4)五月下旬游览京都、奈良的名胜古迹,其中最难忘的有:京都两天参观了清水寺、诗仙堂(壁上绘有汉晋唐宋诗家三十六人肖像,附有创建人石川丈山选写的各家名诗)、岚山、平安宫、二条城……等处。然后到奈良,两天中参观了原是日本古都“平城”所在地。这里古都风情最浓,接受汉文化也最突出,遗迹最多,只选择浏览了法隆寺(世界最古的木建筑寺院)、药师寺(祭供唐玄奘的“顶骨”和绘像,据解说玄奘是法相宗始祖,有同宗之缘),还有鉴真和尚建的唐招提寺,等等。
后记
雷石榆终生从事文学、教育工作。文学方面涉猎范围颇广。由于终生不渝的诗歌创作人们称他为“诗人”。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创作出版日文诗集《沙漠之歌》,得到好评,日本学者一再进行研究、评论;与日本著名左翼诗人小熊秀雄合作的《日中往复明信片诗集》,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创新形式,而且从反战文学来说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是他的文学创作鼎盛时期,写了大量抗战诗歌,也被称为“抗战诗人”。1995年8月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赠给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老作家一块铸有“以笔为枪投身抗战(1937-1945)”的铜牌。正在病中的雷石榆心情激动,回忆起当时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及其投身于抗战文艺战斗的情景。历史证实了他的真正价值。40年代末雷石榆在台湾《新生报》发表的论争文对台湾的新文学建设做出贡献。台湾学者石家驹认为:“历史地观察,雷石榆是台湾文学思潮史上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的新写实主义引进台湾,并引发讨论的人。”(见于陈映真、曾健民编《(1947-1949)台湾文学问题论议集》,台湾人间文学出版社1999年秋收录的石家驹的序《一场被遮断的文学论争》。)雷石榆青壮年时代出版和准备出版的作品、论著失落的不少,如《在战斗中歌唱》(已编好的大型诗歌集)。《边秋一雁声》是自传小说,写自抗战开始自己的爱国抗日活动的经历,大约20万字,在《民治日报》连载不到10万字,后原稿丢失,他甚是惋惜。《八年诗选集》收入抗战中期、抗战胜利初期作品(台湾高雄粤光印务公司印行)。能保存下来,算是幸运的了。(已由内山加代译成日文,日本东京潮流出版社2003年8月15日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雷石榆边教书边写作,到晚年发表了不少独自观点的科研论文和著作。如:《略评川端康成及其创作道路》(《外国文学研究》1979.4)、《诗歌审美判断的探索》(《河北学刊》1982.2 )、《关于汉诗与日本民族诗歌的关系》(《河北大学学报》1987.1)、《日本文学简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2 )等等。同时写日文诗如《梦之旅》等,在日本《潮流诗派》发表,其他杂志转载,可见其晚年旺盛的创作力。
编辑推荐
《雷石榆诗文选》是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