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01-01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清 页数:3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晋宋乐府诗研究》贯彻乐府学的研究思路,注重从音乐背景、音乐发展的角度揭示影响乐府诗创作的原因,努力还原晋宋乐府诗的音乐形态,以此区别于传统的诗歌研究。本书以乐歌种类、重要作家结合的形式组织章节,既突出本时段代表性的乐歌类型,又兼顾乐府诗史上具有重大深远影响的作家的创作情况。本书第一次对晋宋乐府文学作断代专题研究,并运用乐府学的研究理念,努力展现晋宋乐府诗的音乐特点。晋宋乐府诗研究内容丰富,举凡文字校勘、词语注释、音乐体制、曲调特点、内容形式等均在论列。
作者简介
王志清,男,中国当代著名辞赋作家,诗人,南通大学教授,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攻古代文学及文论,出版有专著《纵横论王维》等5部,出版诗集《生命场景》、《心如古铜》等。辞赋作品有:【赋《黄山十赋》】、【袁瑞良《黄山十赋》之赋】、【月夕赋并序】、【归而来兮辞】、【读袁瑞良先生诸赋而为之写真】、【美妙的山水协奏】等。
另有,王志清 (笔名农角英)男,浙江温岭市人,1936年10月出生。1960年结业于温岭师范,同年9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历任乡校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向来爱生如子,以校为家,置心教学。教学成绩层显锋芒,多次被评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有《家访与备课》《大洞不补补小洞》等三十来篇。人在农村角落,名扬五湖四海。被中央教科所邀为中央教科所作文教学课题组成员。每年参加中央教科所召开的年会。每年年会上发表的论文都获一等奖。浙江教育报总编孙毅明对他高度评价:“你的文笔很好,文章很流畅,内容新颖,构思独特……”中央教科所张田若教授评价是:王志清同志踏朱作仁教授脚印,是温岭一花在年会上独放,这是温岭的光采。他有特殊个性,毛××等多次动员他参加中共党员,他总是说我愿是思想上的党员,不愿组织上的党员。(不知是不是一个人,似乎第二位比较牛X)
书籍目录
绪论一 “晋宋乐府诗”时段划分的音乐与文学依据二 晋宋乐府诗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三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考察第一节 晋宋乐府诗的文献著录一 《乐府诗集》著录晋宋乐府诗的文献来源二 《乐府诗集》著录吴声、西曲歌辞的特点三 晋宋乐府诗的基本格局第二节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和作品辨正一 晋宋乐府诗曲题补录、说明二 晋宋乐府诗辨正小结第二章 晋宋时期的音乐环境与乐府诗的发展方向第一节 晋宋乐府沿革及雅乐建设历程一 东晋“太乐”建制的变动和职能的扩充二 东晋雅乐匮乏的政治背景三 刘宋宫廷乐署的新变四 刘宋雅乐格局的完备五 刘宋雅乐歌辞的“俗化”六 何承天《宋鼓吹铙歌十五首》的仪式雅乐性质第二节 晋宋社会的歌舞娱乐环境与新声的兴起一 晋宋上层社会的音乐活动二 晋宋音乐发展的新方向三 新声的兴起及发展小结第三章 吴声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第一节 吴声的音乐性质与产生方式一 吴声非“吴哥”二 吴声是世俗化的娱乐乐歌三 吴声曲调的音乐来源及与民谣之关系四 一种特殊的制调方式——“曲之变”第二节 吴声的音乐渊源与音乐特点一 吴声渊源于南方民间音乐二 吴声的音乐风格——哀、怨三 “送声”是吴声正曲的一部分四 “同调异体”现象五 吴声的演唱形态第三节 吴声曲题名与音乐之关系一 吴声曲题的命名方式二 《命啸》“十解”与《八解》三 《黄鹄曲》小考第四节 吴声的体式特征一 歌辞的套式用语二 歌辞的模拟仿制三 歌辞的借用第五节 吴声的民俗内涵及与晋宋诗歌题材的沟通一 吴声民俗意象小考二 吴声民俗意象与晋宋文人诗歌的沟通小结第四章 西曲的音乐学与文学研究第一节 西曲兴起的历史契机和音乐渊源一 宗王出镇地方推动西曲之兴起二 西曲开放的音乐形态及其成因第二节 西曲的音乐特点与流传演变一 西曲“舞曲”的民间音乐渊源二 西曲“倚歌”的特殊配器与音乐风格三 西曲接受的两个方向第三节 西曲题名与社会风俗的关系一 西曲题名的民俗内涵二 西曲的“异名”现象小结第五章 晋宋相和歌辞研究第一节 刘宋相和歌的保存与传唱一 中原旧曲的集中南下二 宫廷相和歌的保存和传唱三 宫廷外相和歌的传唱第二节 晋宋相和歌辞的创作一 东晋文人乐府诗断层原因的再探讨二 刘宋乐府文学复兴的音乐与文学背景三 谢灵运、谢惠连对陆机乐府的“沿袭”四 刘宋文人乐府的总体面貌——传统与新变之间小结第六章 鲍照乐府的传统性和新变性第一节 鲍照乐府诗内容的三个层面一 时事政治层面——以乐府旧题隐喻时政二 对鲍照乐府诗政治讽谕意味的重新思考三 社会问题层面——以乐府诗揭示战争后果与女性命运四 个体人生层面——以乐府诗记述行踪与生存状态五 鲍照乐府对南朝、唐代乐府诗的影响第二节 鲍照乐府题名的来源、方式一 鲍照乐府题名的三种来源二 “代”字题名三 《松柏篇》题名小考第三节 鲍照乐府的创作方式一 题、辞、意三者之关系二 自述视角“我”的设置三 寓言体第四节 鲍照乐府与流行乐歌的关系一 制作流行乐歌与运用流行乐歌体式二 组歌形态三 休、鲍异同及南朝释氏与音乐文学之关系小结附录:吴声、西曲词语例释表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