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01-01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震威 页数:482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祖籍山东诸城,那是潍河由西向东再转向北流的地方。在清代末年,祖上因逃荒渡海,来到辽宁海城牛庄头台子村,居于太子河下游左岸。后来,父亲外出做事,来到河北。1941年初夏,我便出生在河北省平泉县,那是滦河左岸支流瀑河之侧。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沈阳,又回到浑河边。童年时,偶尔也到姥姥家去玩,姥姥家的门口就在浑河一条小支流桃仙河的岸边,姥姥家门口两边的河沿,就总有三五人在那里倚岸垂钓。然而,这些关于河的记忆,除了听家大人的口传外,留在我印象中的,都已很模糊了。 1950年春天,我9岁时,全家迁来哈尔滨,从此便喝松花江水长大,成为松花江母亲河儿女中的一员。在松花江流域,在祖国的东北边疆,来自山东、河北和辽宁的移民很多,差不多有一半以上,在我的身上,我的血管里,恰恰汇聚着这三省移民的影子。但我只承认,我是松花江的子民。50多年来,我在松花江母亲河的臂弯中长大,我深感母亲河的体恤与温暖。松花江母亲河的胸怀多么温馨啊!我曾在母亲河的草地上踏春、嬉戏,也曾在母亲河柳丛繁茂的岸边钓鱼、捞虾,我还曾在母亲河的江汊子里游泳泛舟,唱一支歌儿,迎朝霞如火,送夕阳满天,在荡起双桨的同时,也把我们的爱,寄予给我们亲爱的母亲河——松花江。 松花江是一条美丽而可爱的大江,也是一条富饶而又风姿绰约的大江。我为有这样的母亲河而骄傲。多少年来,我在母亲河的碧波中航行,听舷畔潺潺的水声,看船后抛洒的滚滚浪花,让江风吹彻我的肺腑,看两岸风景如画,而我也对大江,对母亲河,献上我——一个儿子的绿色的祝福。 那一年,我乘汽船从哈尔滨向上江驶去,蔚蓝的天空上有几抹淡淡的白云,在明朗的骄阳下,我向上游的远方眺望,水波连天,绿草抚岸,偶有几棵榆柳——这是北方最常见的树,在岸边虬曲着它们的枝干,我知道那是江风的杰作。老船长给我们讲起在松花江上行船的故事,那些闯关东的拓荒者怎样渡江北上,俄国的小火轮客船,日本鬼子在江上运煤运大木头的驳船队,以及那些靠水吃水的江岸渔民在江中下的网套怎样缠绕了日本江上军快艇的螺旋桨……多少次,一听起关于松花江母亲河的往事,我就被她复杂而又多舛的那段命运所吸引,为她被奴役的时代而伤痛,也为她早年的经历而惊愕。 虽然我是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长大的,可是我并不怎么真正了解母亲河,不了解她的过去,她的历史,尤其她在与华夏数千年古文明同步岁月里的一切往昔。在母亲河近七千万人的儿女中,由我来为母亲河作传,实在是我的荣幸。于是,我投进囊括了中华大地一切波澜壮阔和风云变迁的《二十五史》中,倾听历史老人的讲述。我这才发现松花江母亲河,是一条伟大的江河,她古时的儿女,既英雄豪迈,又勇敢无敌。她养育的古代先民肃慎族,早在蒙昧时代,就来到中原贡??矢。以后又经历了无数的变迁,那些在南北朝先后崭露头角的东胡人以及他们的后裔建立过北方政权的宇文氏、慕容氏、拓跋氏;还有在先的夫余氏,在后的??人大氏,以及后来啸起于松漠之地的契丹人耶律氏;居于海古水与安出虎水的完颜 氏;还有曾居于嫩江上游东北方的蒙兀室韦,他们的后代就是成吉思汗、忽必烈;此外,还有源起于长白山圆池三仙女浴后吃朱果受孕而生下爱新觉罗氏的先祖布库里雍顺(满语:英雄),后来在松花江中游地依兰,成为三姓贝勒,他的后人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建立了大清帝国……这些啸傲北中华大地的一代又一代的先民,全是松花江母亲河的儿女,是松花江母亲河用乳汁抚养了他们或他们的先民。由此,我倍感松花江母亲河的伟大,在惊奇地看到松花江母亲河养育了那么多优秀儿女的同时,我的心中更涌起对松花江母亲河的一种敬畏之情。 《二十五史》中有她多少儿女的史传啊!这些史传的首篇之页,不啻就是松花江母亲河的史传,那是多少辉耀过中华民族的诗页啊! 江河是人类的母亲,松花江母亲河就是中华民族北方各兄弟民族共同的母亲河。母亲河因为有她优秀的儿女而感到骄傲,儿女也因为有这样伟大而杰出的母亲河而自豪。但是,伟大的松花江母亲河的史传,何来之迟?原因是我们过去太不了解母亲河了。母亲河正源长白山天池周围的山峰,是20世纪之初由刘建封踏勘、拍照并起名后,才进入历史的;而在北源,已进入21世纪了,嫩江上游诸源流几乎仍然是无人区,笔者为撰写此书,多次想进入源头地而未能如愿,因为那里至今仍因自然环境复杂而难以问津。 笔者今日奉献给读者的这部关于松花江母亲河的传记,是松花江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史传,惟其如此,这本书才让作者倍感使命之重大。给江河作传,在现代中国不过是近些年的事,但大多都零零散散。惟河北大学出版社,在瑞士作家、学者埃米尔.路德维希所著之《尼罗河传》的启发下,在选题策划方面独辟蹊径,确立了为祖国江河作传的“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系列选题,这无疑是一个创造,它激活了许多思维,有无数的朋友自告奋勇地给我以援手,说明了这套选题、这部书和广大读者神脉相通。 《尼罗河传》是上个世纪的一篇史页,距今已经六七十年了,本书的写作不囿于它的写法,却也受到它的启发。本书是又一个伟大生命之河的百科全书式的综述。它虽然不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但也不回避某些学术问题,其总的写法是文学式的,即用文学的语言,来为我们的母亲河松花江作传,如果有一点儿抒情的段落,那就权当一位赤诚的儿子献给伟大母亲河的赞歌。 在母亲河身上可以感受和体味到太多的美与崇高。美是不言而喻的,在祖国的诸多江河中,松花江母亲河的自然美、水体美和生境美,都是佼佼者之一。而崇高,就是母亲河儿女给予她的品格。 美国人佩里.麦克多诺·格林斯,以美国在阿穆尔地区商务代表的身份,曾到黑龙江(阿穆尔河)上旅行(1856~1857).1860年出版了一部游记,1962年由威斯康星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查尔斯.佛维尔进行增删出了新版本,在这部以《西伯利亚之行(1856~1857)》为题的新版本的游记中,记述了作者对松花江河口之美的观察与感受: 松花江具有一切可以与俄亥俄河媲美之处。河岸的高度、沙洲的宽度与长度,以及河面的广阔,水流的冲力,都说明这是一条大河…… 对母亲河的美的观察和感受是有目共睹的。在145年前,美国人眼中的松花江河口如此地吸引人,145年之后,松花江入黑龙江之河口,仍然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说明了松花江的美是她天然品格的一部分。 松花江自身的美和由她养育的儿女所赋予的崇高,为松花江铸就了她史传的基本格调。笔者就是在充分把握这个基本格调的同时,带着对父辈的尊崇和对母亲的感恩,来为我们近七千万儿女共同的母亲河作传的。 余生亦晚,所阅无多,其学亦浅。敢以不才为松花江母亲河作传,乃是一种机缘。有了这个机缘,笔者和读者也就成了朋友,而这部松花江母亲河的传记,也就成为我们共同的拥有。 让我们再一次为松花江母亲河祝福!
内容概要
想看《松花江传》的你,一定是一位非常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性情中人。在看到本书题目之际,你是否有这些疑问:松花江有什么历史,它经历了什么,它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别急,听它慢慢给你道来。
作者简介
范震威,男,1941年生,河北平泉人。现任香港文汇报东北亚编辑部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曾任教师、技术员、出版社编辑。1985年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工作期间,以纪念徐霞客诞生400周年为契机.参与对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及风土调查,并以执行编委的身份主持编辑出版了《富饶美丽的黑龙江》一书。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黑龙江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主要专著有《唐代应试诗注译》(合作)《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燕园风雨40年——严家炎评传》(合作)等十余部及论文、随笔等近百篇。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1)自序……………………………………………(1)一、一个伟大摇篮的诞生……………………(1) 松嫩古大湖与松花江的诞生……………(1) 松花江水系长卷……………………………(9)二、松花江文明的曙色…………………………(27) 一个操大弓的民族…………………………(27) 居住在嫩江右岸的东胡………………………(35) 松嫩两江地域的岁貊…………………………(42)三、上古时代松嫩两江的部族…………………(47) 北松花江儿女挹娄的崛起………………………(47) 东胡·乌桓·鲜卑………………………………(53) 夫余的兴衰…………………………………………(62)四、争霸、冲突与新的崛起……………………………(69) 啸起于嘎仙河畔的民族壮歌………………………(69) 心向中土的江与人…………………………………(78) 室韦人在嫩江的崛起………………………………(87)五、文明演进中的海东盛国…………………(93) 独领风骚的海东盛国…………………………………(93) 文明演进中的开放与发展……………………………(106) 崇尚诗文的国度………………………………………(114) 渤海与东丹:消亡的背影……………………………(124)六、鸭子河:辽代的民族冲突与融合…………(135) 后东丹时代松花江西南角……………………………(135) 鸭子河与春捺钵猎语…………………………………(143) 出河店之战…………………………………………(152) 混同江骄子和辽之余绪………………………………(161)七、混同江文明:霸业与勃兴…………………(171) 金源霸业与五国城悲歌………………………………(171) 安出虎水梦华录………………………………………(181) 白山黑水:女真人的佑国神…………………………(190) 金世宗和他的上京情结………………………………(198)八、动荡而沉闷的江流岁月……………………(209) 嫩西:铁蹄弓马金长城………………………………(209) 浯剌木连的兵燹之灾…………………………………(214) 屯田经济与流放遣戍…………………………………(218) 混同江地域的水陆交通………………………………(222)九、向统一多民族共融演进…………………一(229) 明延安边与奴儿干都司………………………………(229) 松花江的驿路与经济…………………………………(235) 女真英姿与船厂序曲…………………………………(242) 后金——满洲的雄起…………………………………(249) 16~17世纪的战争风云……………………………(255)十、清代北疆风景线…………………………(265) 大江土地的诱惑………………………………………(265) 流放者的土地与流放者………………………………(269) 西满流人与嫩江风情…………………………………(279) 康熙大帝:东巡与祭祀………………………………(287) 松花江——关东三件宝………………………………(294) 处女地上的犁镰梦……………………………………(301)十一、迟暮与新朝交替时代的守望……………(307) 安边守土与江上采金…………………………………(307) 松花江垦殖的寓言……………………………………(314) 曙光照亮天穹…………………………………………(322)十二、松花江的苦泪与战歌…………………(327) 松花江的抗战之歌……………………………………(327) 宁将碧血洒江山………………………………………(337)十三、我们挚爱的母亲河……………………(351) 松花江257年沧桑水情………………………………(351) 松花江的堤防…………………………………………(361) 尼尔基:梦想与现实…………………………………(370)十四、在母亲河的怀抱里……………………(375) 哈尔滨与城市明珠……………………………………(375) 松花江的城市珠串……………………………………(385)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393) 锡伯·赫哲·柯尔克孜…………………………………(401)十五、创伤·忧思·祝愿……………………………(407) 绿色植被问题…………………………………………(407) 松嫩上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17) 松嫩中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28) 松嫩下游湿地及自然保护区………………………(439) 松花江的污染与对策…………………………………(454) 让美丽主宰未来……………………………………(463)主要参考书目…………………………………(471)后记………………………………………………………(480)
章节摘录
大江土地的诱惑 清兵入关前,明朝已亡于大顺——李自成之手,所以这使清兵人关后省却了许多麻烦。清兵遇到的多是地方武装的反抗,明朝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和军事机器,已经死亡,加上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的投降,可以说清兵最后统一中国,比之蒙古人统一中国似乎顺利一些。 松花江流域作为清王朝的大后方,显得平静和空旷起来。在辽河流域,基本上是满、汉、蒙、朝等各民族混居,入关以后,许多人随着清八旗军进入中原;在松花江流域,随之入关的有原扈伦四部改编的八旗军,也有科尔沁等蒙古部改编的蒙古八旗军,因此,在清统一中国之时,松花江流域的人口,并无显著的增加。相反,作为清王室的后院,中原人如 果想逃避兵灾与荒灾奔往关外,在山海关处会受到阻拦。清王 室吸取辽、金、元三代王朝的兴衰经验,总想为自身保持一块 进可攻、退可守的皇天后土,因而出入关受到严格控制,没有官方的路牌,是无法通行的。 松花江流域的广大地域空间,继续荒寂着。 但这种荒寂很快便被从西而来的罗刹人打破。1644年,即顺治皇帝由沈阳迁入北京,第二次继皇帝位这一年,沙皇政府命令雅库次克行政长官:如不能用“文雅手段”将“新土地”居民置于俄国统治之下,就要用武力加以镇压,使其地变成废墟。于是,沙俄向东部的扩张进一步增大规模。随着清兵向南追击明代的残余势力的战火燃于全国各地,罗刹人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清廷的后院。初来的罗刹人,多是冒险者、投机商和野心家。他们同沙皇官方相勾结,在官方的资助下,或骑马,或乘船,越过贝加尔湖地区,到远东来实现他们入侵的美梦。他们打着经商和探险的幌子,一心要将沙皇的势力直达黑龙江口和鞑靼海峡。他们伐木造船,沿黑龙江向下游行驶,一路上侦察村庄的居民人口、清军的守戍,以及各支流沿岸的情况,随时向沙皇报告。这种起初由流民商人的零星抢掠,最后转化成沙俄官方的领土扩充,引起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此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多次御批加强北疆的边防。 罗刹的强盗之火已经燃至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会合处,清廷的后院不再平静。 清顺治八年(1651)初冬,俄商哈巴罗夫斯克窜至松花江与黑龙江会合处的朱舍里人的住地,打死许多居民,把妇女和小孩及牲畜掠为己有。随后,又去乌苏里江口进行抢劫。 第二年夏天,哈巴罗夫一伙在松花江口再度实施抢劫时,被清军击走。哈巴罗夫和另一队团伙相会合,又沿江上行,至精奇里江口一带继续进行烧杀抢掠。这里土地肥美,物产丰富,空旷的景色壮美如画,自西而来的罗刹人,对之早就垂涎三尺。不管当地人民如何反抗,他们怎样到处挨打,这伙强盗都死不回头。 顺治十年,清皇命镶蓝旗梅勒章京沙尔虎达为昂邦章京,任命海塔、尼哈礼为梅勒章京(章京是一种官名,使用极其广泛,但多用于军职,昂邦章京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令其继续镇守宁古塔,以管辖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流域,乃至库页岛与附近诸岛的一切事宜。宁古塔位于牡丹江中游,令其管辖东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地域,实在是力不从心。然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清廷一直是将松、黑两江流域当做自己的后院来看待的,对来自西方领土扩张的野心,估计不足,只求安邦守土,而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因此总处于被动的防御。 就在沙尔虎达担任昂邦章京,坐阵宁古塔这一年,接替哈巴罗夫的斯捷潘诺夫率部窜入松花江口,在松花江口附近各地继续抢掠骚扰,甚至强征贡税,并造船筑屋,为扩大侵略作准备。斯捷潘诺夫此举立即得到沙皇嘉奖,并被任命为所谓的大阿穆尔——新达翰尔地方长官,俨然以占领者自居了。松、黑两江过去过着猎耕自给生活的沿江居民,由于受到侵略者的轮番洗劫,变得一贫如洗,无法安居,只得四下逃亡。许多人沿着松花江溯流而上,追寻当年野人女真南迁的行迹,向松花江的中游和牡丹江流域迁徙。富饶的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口一带,变得废墟累累。 第二年,斯捷潘诺夫在得到以卡申采夫为首的50名哥萨克的增援后,率370名武装匪徒,驾船驶入松花江口,逆水而行了三日,沿江实施侦察抢劫,抢劫的主要目标是貂皮,因为貂皮在彼得堡出售时价格昂贵,多为沙俄时代的贵妇人所喜欢。于是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率领600名清军官兵,和清廷不久前调来的100名朝鲜族人的鸟枪手,共同出击迎敌,在松花江口一带进剿以斯捷潘诺夫为首的这股匪徒。经过三天的激战,入侵者仓皇而逃,窜至黑龙江上游的呼玛尔河口,继续筑堡抢掠。 清军的出击鼓舞了沿江居民的士气。第二年,朱舍里人自己也组织起来,在松花江口截袭了一股300人的入侵者,击毙40人,余众因无食品可继,悉尽饿死。 顺治十五年夏天,清军1400人在松花江口与斯捷潘诺夫一伙的500人军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俄军不支,有180人驶出松花江口逃窜,其余的300多人弃船登岸,打死270多名,余皆逃脱,双手沾满松、黑两江居民鲜血的俄酋斯捷潘诺夫被击毙,这是在松花江下游和松花江口清兵取得抗俄斗争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在松花江口逃脱的180名俄军士兵,沿黑龙江上溯时,找到了沙俄督军帕什科夫派出的以波塔波夫为首的30名俄军,夺走其火药和粮食后,又向黑龙江下游驶去,并在那里越冬,抢掠了费雅喀人的18袋貂皮。第二年春天,清军侦知罗刹的行动,在松花江口下方至乌苏里江口一带设伏,终于在古法坛村斩杀罗刹之首60余级,淹死者不计其数,解救出妇女47人,并缴获火炮、盔甲、枪械等多种物资。 第二年夏天,宁古塔总管巴海再次于上述地区“治师东伐”,破罗刹之师于江上,此即“黑喇苏密”之战。自此以后,松花江口一带因清军的奋力进击而稍得安宁。 松花江口稍得喘息以后,俄军又从陆路进攻位于嫩江中游的齐齐哈尔。清康熙七年(1668),俄军头目切尔尼柯夫斯基派70名罗刹匪徒,由嫩江走廊深入到齐齐哈尔一带,实施抢劫、焚掠。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两次进行烧杀抢掠。被抢的疏报报到清廷,朝官中多有主张派兵征讨者,但清廷以“路远劳民而止”。年底,清廷派使臣沙拉岱等到尼布楚,向沙俄督军阿尔申斯基提出抗议,要求沙俄当局制止这类侵略行径。
后记
将图片初步搞定,又核对好主要参考文献之后,这部《松花江传》终于可以说“完稿了”。 但完稿的最后一件事,还要例行公事地写一篇“后记”。 首先,我要感谢河北大学出版社给我写这部书的机会。我憧憬这样一本以松花江为传主的书,可以说很久了。哈尔滨市的一家科研所曾为此项工作运作了两三年的时间,我也忝列其中,然而终因种种原因而搁浅。河北大学出版社设计策划的这套《大江大河传记丛书》,的确是高瞻远瞩,它的前几本书甫一出版,就被台湾某家出版公司买走了版权,更说明了此选题具有前瞻性和重要的文化意义。大河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关注大河文明,只有盛世才能做到,因此不妨说这套丛书,真是功在当代,利被后世。 我有幸成为《松花江传》的作者以后,经过任文京先生的帮助、指导,逐渐进入角色。此书能够完稿、出版,任文京先生以及担任此书的责任编辑同仁,亦功不可没。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这本书不会这样顺利地出版,因此我要衷心地感谢他们。. 其次,我还要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我以重要帮助的朋友与同仁。黑龙江省史志办公室的柳成栋先生给我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可以说足有求必应。而且,我们一起结伴游长白山、看天池,在各处拍照,成为本书写作过程中最好的一段回忆。 还值得指出的是刘英武先生,陪我一同考察阿什河、拉林河,参观金源历史博物馆,去女真人的发祥地海古水拍照等,与之一起提供帮助的还有王大庆、王洪昌、赵国伟、纪成、赵晓明等同志,这些无私的帮助使我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 此外,对本书提供帮助的还有王忠瑜、李文方、关平、戴淮明、李兴盛、孟广耀、王忠范、王平、刘惠玲、杨春喜、赵洪田、吕鹏怀、刘亮、张清海、周永林、郭旭光、宋明雷、徐东伟、任纪成、朱晓东、张学伟、刘绍青、韩弘、仲维波、王宏波、刘志勇、张冬青、张大康、高文章、夏龙文、肖庆福等同志,他们的援手,使本书得以顺利成稿。 还要提出感谢的是在松花江流域各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朋友,如长白山保护区宣传部赵铭部长,向海保护区的杜显文局长、刘景龙主任,查干湖保护区的孙永利、周洪飞二位副局长,莫莫格保护区的于国海局长,扎龙保护区的张建文局长等,他们的帮助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应该感谢的还有吉林省著名摄影家郎琦先生,郎先生主编的风光作品明信片(其中包括吉林省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作品),承蒙主编授权使用,当为本书增添不少亮丽。 另外,我的挚友孟烈、李述笑、张会群,将所著之《画说哈尔滨》等老照片作品,赠予本书使用,无疑使这部传记增加了历史的纵深感。同时,还要感谢高洪艺馈赠作品集供选用。 为本书馈赠大量摄影作品之首的要属王毅敏同志。王毅敏驾车,我们一起去松嫩两江会合处,又雇船行至古混同江之地拍照,然后又去长春、吉林拍照,嗣后又去同江松花江入黑龙江之河口、三江平原、赫哲族文化村等地拍照,他飞驰的汽车车轮,对本书的完成,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推动。 为本书摄影图片提供帮助的还有索久林、郑学清、李文剑、李继强、张永德、周岳峰、杨德利、赵伟军、葛维举、柔韧、王殿生、徐立祥、敖杰、魏双喜、王福森、王景林,以及梁淮海、陈寿安、张玉岭、李邦宜、姜春水、李洪河、李延平、毛召全、郑学明、王冰、陈丹清、捷然、孟庆兆等摄影界的同仁与朋友,他们的作品使本书增色多多,在读图的时代,本书作者尤其要感谢他们,不论书中选发了作品,亦或提供了作品因篇幅所限而未能选发,他们的每一份帮助和支持,都是献给松花江母亲河的一份爱心。 本书自2001年5月退休后开始孕育、准备,自2002年1月2日动笔,至2003年4月21日脱稿,其中因探松嫩两江会合处不慎将右手腕摔伤于船板,休息约一个月未写,遂去嫩江右岸地区走访了11个县市,以及去江源、江尾及各地区考察走访外,纯粹的写作时间大约有一年左右。写大江大河的传记,涉及许多领域与学科,而在许多学科中,还有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所以,虽费时一年,我感到这种写作并非易事,只因重任在肩,不得不勉力而为之。 由于学识有限,在许多问题上,多属于浅尝辄止,难以深究,因为对于松花江的四大板块:嫩江段、北流松花江段、干流松花江段、牡丹江段,总里数也相当于长江或黄河的长度了,而事件又那么多,只好详略有别,其中不当或谬误之处,恳请方家师者不吝教正。 2003年4月21日13时
编辑推荐
想看此书的你,一定是一位非常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性情中人。在看到本书题目之际,你是否有这些疑问:松花江有什么历史,它经历了什么,它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别急,听它慢慢给你道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