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居其宏 页数:365
前言
收在本书中的30余篇文字,绝大多数都是作者2006年至2007年这两年间在各种公开出版物中发表的文论,也有少数此前发表而未被作者其他文集所收录的文章,或虽未公开发表但系作者应邀在各种学术会议、创作会议所作的学术报告或提交的学术论文。 这本文集之所以用“当代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命题”名之,与本书所收文论涉及到的学术论域有关。从它们各自的性质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作者在“中国当代音乐研究”这个方向上从事研究至今已积20余年,从事该方向的硕士生教学近1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7-8年,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作者对于这个方向基础理论建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得之见。本书中的若干篇什,即反映出作者对其中若干理论命题的思考;将它们结集出版,可方便关心这个方向之史论建设的同行和学者们对作者的理论思考进行整体性检视和批评。 二、多年来,我一直将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重心放在当代音乐思潮方面,而在2006-2007这两年中,我国乐坛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思潮争论,其中,关于“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的论辩”是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下来的,而关于“新世纪中华乐派”的争论则是这两年中思潮争鸣的亮点和热点之一,其核心命题依然是音乐理论与实践中的中西关系问题。作者亲身参与了这两场论辩,并对其中若干理论与实践命题阐发了自己的主张。
内容概要
本书中另一部分文论,涉及到的论域有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史料建设和解读、音乐批评和学术反腐、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表演院团的体制改革、歌剧音乐剧的史论与作品评论,等等。其中大多数都是当前音乐生活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是每一个当代音乐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成果不过在论家蜂起、众说纷纭中聊备一格而已。 本书中的若干文论对某些音乐家、音乐会及录音制品,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研究和评论,同时应一些朋友之邀为他们新近出版的学术史料、著作或文集撰写了序言。我自己把这些序言只当一篇普通的书评看——即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发表我对这些出版物之学术价值的评价,其中既有褒扬与肯定,当然也有批评和希望。这些评价之是否中肯得当,我在其中所阐发的某些学理性认识是否能够成立,最终理当由广大读者来品评。 本书收录的一些亦已成文的发言和学术报告,就相关的主题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如今收入本书,也有扩大其阅读范围以接受同行和读者的批评的意义在内。同时,作者提交首届“音乐学博导论坛”的论文《博士论文写作中的逻辑问题研究》,系根据作者与冯效刚教授合著的《音乐学文论写作》相关内容,突出逻辑主题重新结构改写而成并增写了部分文字,鉴于该书已先行出版,故此文未再发表;后我以此文给南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们作专题讲座,他们普遍反映从中有一定收获,因此也将它收入本书。
书籍目录
自序论文 历史的批评,批评的历史 ——“当代音乐研究”学科构想之我见 “史实第一性”与近现代音乐史研究 当代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萧友梅“精神国防”说解读 ——兼评贬抑“学院派”成说之历史谬误 “宏大叙事”何以遭遇风险 ——关于“新世纪中华乐派”的思考与批评 “产业化”困境中的两难抉择与科学思维 ——关于高等音乐教育及文艺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辩证思维与传承发展关系论 艺术作品中的国家形象(第二作者) 铁肩担道义,赤胆著文章 ——再论音乐批评与学术打假 20世纪中国歌剧艺术的历史发展 ——《中国歌剧曲选》“教学总论”之一 胸怀大爱的音乐诗人 ——陆在易和他的声乐创作 博士论文写作中的逻辑问题研究评论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抉择 ——“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论评 “宏大叙事”需要科学精神 ——“新世纪中华乐派论坛”归来谈 掘金者的丰硕收获 ——《江南丝竹大成》出版后的启示 中国音乐剧:走进“迷狂时代”? 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歌剧的音乐激情和戏剧激情 ——评大型史诗歌剧《八女投江》的一度创作 钢琴历史在这里浓缩 ——意大利“瑞乔内古钢琴艺术展演”侧记 批评大家的风骨和良心 ——在贺绿汀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发言 寻梦人的追梦之旅 ——“中戏95音乐剧班十年回顾演出”观后感言 近年来音乐戏剧创作概观 ——在广东省文艺创作会议上的学术报告 音乐戏剧化的成功实践 ——试论歌剧《望夫云》的音乐创作序文 一份极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珍贵文献 ——写在《萧友梅编年纪事稿》出版之际 音乐剧元理论建设的可贵探索 ——文硕新著《音乐剧的文硕视野》序 ……
章节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从那时起,它那战鼓般的节奏、号角般的音调和铿锵激越的诗情,不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居安思危,万众一心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且每每回荡于国际交往的各种重大礼仪场合,在世界人民心目中一直是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志。 3.现代中国音乐家所创造的国家形象 现代中国音乐家创作的某些经典作品,因其对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以及令人神往的音乐艺术魅力,而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例如歌曲《歌唱祖国》(王莘词曲)的词情曲意充满对新中国、对五星红旗的由衷赞美和无比自豪,道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常在国内各种隆重场合被万众咏唱,因此自诞生以来便有“第二国歌”的美誉。 此外,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郑律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李焕之编配的合唱《东方红》、吕其明的管弦乐《红旗颂》等,由于它们深刻表现了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抒发出全民族内心最深切的情感,因此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国家形象的寓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