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为,肖鸿晶,刘小兰 著 页数:221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的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形势,正确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2007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求职择业需要、总结多年从事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情况组织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围绕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这个中心分为职业发展篇、职业道德篇和就业指导篇三个部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提高整体职业能力为目标,为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环境分析到择业技巧,从形势、政策到法律法规,努力达到理论分析和方法指导的有机结合。 本书由王为、肖鸿晶、刘小兰担任主编,华山、时美英、胡欢欢、苏军帅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肖鸿晶(第一章)、刘小兰(第二章)、王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附录)、苏军帅(第六章、第七章)、时美英(第十章)、华山、胡欢欢对本书进行统稿。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其他择业人员的自学用书。 本书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某些有关职业发展、就业指导和其他学科书籍的内容,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有关领导和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遭受着“就业难”的困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学生明确就业形势,正确进行职业规划,顺利就业,成功创业,充分发挥其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我们组织编写了本教材。
书籍目录
职业发展篇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案例精选]政策清晰有备无患[理论讲坛]第一节 我国现行职业制度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形势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制度和程序[问题探索]大学毕业生要不要“先就业,后择业”第二章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案例精选]从普通文员到行政总监[理论讲坛]第一节 职业与人生第二节 职业的分类第三节 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探索]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职业道德篇第三章 职业道德概述[问题探索]情系旅客爱洒客船[思考题]第四章 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规范[案例精选]从孔繁森到范匡夫都是道德楷模[理论讲坛]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第二节 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第三节 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索]袁隆平:心系杂交稻[思考题]第五章 职业道德休养[案例精选]真正的人[理论讲坛]第一节 职业道德修养及其作用第二节 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第三节 职业道德行为评价就业指导篇第六章 就业准备与应聘技巧[案例精选]白手起家的25岁总裁的成功经验[理论讲坛]第一节 就业准备第二节 应聘、应试礼仪与技巧第七章 就业中的法律知识[案例精选]“应招反骗”创办新行当[理论讲坛]第一节 就业协议及其争议的解决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第三节 创业中的法律知识第八章 职业适应[案例精选]上班第一天[理论讲坛]第一节 转换角色,适应新环境第二节 提高职业素质适应工作岗位第九章 大学生创业[案例精选]每月寄出13000张卡片的推销员[理论讲坛]第一节 创业意识第二节 创业心理品质第三节 创业能力第四节 创业计划[问题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签订亿元融资协议[思考题]第十章 网上求职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推荐网站第二节 网上求职操作指南附录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附录三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
章节摘录
三、封建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发展时期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得到初步发展。因为农民在封建社会占多数,故农民的职业道德成为封建社会职业道德的主体。因为绝大多数农民租佃地主的土地进行耕种,向地主交租和服劳役,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受剥削者。农民的职业、道德就具有了两重性的特点。 一方面,他们在长期的艰苦的劳动生活中,养成了勤劳节俭、团结互助、富有人道和憎恶剥削、压迫等优良道德品质;像东汉《太平经》所说的“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力强者当养力弱者”。 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当时社会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的限制,决定了其自私狭隘、保守散漫、只顾眼前、贪图小惠、安于官令、崇拜偶像的职业道德特点。 除了农民这个最主要的社会职业外,其他各行业在封建社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西欧的中世纪就出现了各种行业帮会。在我国,从隋唐到明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帮会,如手工业行帮、商人行帮等在行帮内部的师徒之间、学徒之间、行帮会员以及同整个社会成员之间都形成了一些协调相互关系的职业道德准则。 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把我国封建社会的职业总结为16种,即农人、工人、稗贩、坐贾、学究、艺士、通人、行伍、胥徒、幕客、职商、京朝官、方面官、军官、差除官、雇译人。并说:“其职业凡十六等,其道德之第次亦十六等;虽非讲如画一,然可以得其概略矣。”其中“农人于道德为最高”。 由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等级更加森严的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使得封建社会的各种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其特点如下。 第一,统治阶级把各行各业的安于本分、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看做是保护现有职业分工和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之方。认为人们只要“安其居,乐其业”,国家就能出现“太平之象”。 第二,各种职业道德大都维护家长制统治,这是因为许多职业是世袭的,特殊的技术是“父子相传”的秘密,而且职业道德也以“子受父训”的方式世代相传,从而形成职业道德的家长制传统。 第三,在封建社会中,职业被分为三六九等,各种手工业者、医生、乐师等职业,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其意是说,从事巫医乐师百工职业之人,是不能和有地位的仁人君子相提并论的。至于商人,在我国地位就更为低下。他们甚至把商人纳入奸人之列。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对商人的看法是“行贾、丈夫贱行也”。代表了当时的人们对商人的基本态度和认识。商人地位低下,和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历来实行重农抑商、藿本抑末政策有很大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