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守良  

内容概要

《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记载了安庆师范学院的历史沿革,展  示了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文化的辉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较高的现实启迪  价值。当前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尊师重教、强化  师德教育的今天,弘扬他们的精神理念,无疑能够给予安徽高等教育乃至安  徽教育界的管理者、广大教师、莘莘学子无穷的启迪和激励。这对打造德才  兼备的教师队伍、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促进  意义。这本书可以说是教育界进行师德师风教育、学风校风教育的一部生动  教材,它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同时,对中国社  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书籍目录

序卷首语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溯源  ——从省学敬敷书院到国立安徽大学上卷为国育才:传承敬敷薪火的掌校先贤李日芃:戎马倥偬  始创书院姚鼐:两任山长的桐城派宗师曾国藩:敬敷书院的中兴者阮强:敬敷书院的末任山长严复:革弊立新的高等学堂总办徐锡麟:昏睡中国的醒声光明甫:民主斗士刘文典:敢于面斥蒋介石的著名学者王星拱:一代完人杨亮功:政坛耆老学界名宿何鲁:是真名士自风流程演生:大学校长的三件事傅铜:被列入《世界名人录》的教育家陶因:安徽大学的两次情缘中卷群贤毕至:培养栋梁国器的名流大师苏曼殊:最是宜城知己多郁达夫:菱湖几度入书来姚永朴:文章风节  久而弥光胡子穆:实业救国的生物教授章益:一生为教育朱湘:不灭的诗魂方光焘:语言学界一代宗师冯沅君·陆侃如:红楼邂逅  白首同心丁绪贤:我国化学教育和研究的先驱詹剑峰:器小易盈有容乃大苏雪林:永葆生机的文坛常青树吕思勉:一个真正的学者周予同:以经学研究养浩然之气许杰:笔墨为枪身许国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修辞学大师刘大杰:一部文学史半世共沉浮齐坚如:享誉国内外的著名林学专家樊映川:毕生奉献给高等数学教育事业乌以风:南天一柱下卷人豪代起:建立不朽功业的学子英才黄宾虹:在安庆的两次访师求学房秩五:教育乃植国之本陈撄宁:当代的“太上老君”梅光迪: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熊成基:英雄血溉自由花柏文蔚:焚烧英国鸦片的爱国将军方振武:以身许国的抗日名将倪映典:从武备学堂走出的陆军上将马以愚:伊斯兰教史研究和文物考证专家周新民:鞠躬尽瘁的统战功臣邢公畹:汉藏语言学界的一代巨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詹剑峰:器小易盈  有容乃大    詹剑峰,1902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婺源县(现属江西省)的一个小茶商之家。他自幼酷爱读书,一生读书、教书、著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12岁就读完《左传》、《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典籍,并能作诗词歌赋。16岁参加全县举人秀才会考,他的文章《人不可以无耻》获得第一名。1926年,24岁的詹剑峰赴法留学。次年,进入巴黎大学主攻西方哲学,还研读心理学、逻辑学、世界史。    在法国学习期间,詹剑峰结识了巴金,并与之成为好友。当时,詹剑峰住在法国玛伦河畔的一个叫做沙多一吉里的小城。晚他一年来到法国留学的巴金也在此养病并补习法文,他们一同寄居在当地一所中学里。因为志趣相投,他们很快结为好友。每天清晨,他们都起得很早,常常一起出门,在寂静的玛伦河边的树林里悠闲地谈话,边走边讨论问题,然后散步回去,各人走进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工作。詹剑峰欢喜陆游的诗,住在隔壁卧室的巴金经常能听到他在朗诵《剑南诗稿》。    詹剑峰是巴金第一本小说的第一个读者。1928年,巴金处女作《灭亡》完稿,他把内容誊清在五本硬纸面的练习本上,并把这五本誊清稿交给了詹剑峰看。詹剑峰很是欣赏巴金的文学写作才能,认真阅读过后,给予了“写得精彩,好看”的好评,同时也指出它在文字上的个别疏漏处,这使得巴金信心倍增,并决定自费出版此书。在拟定笔名时,出于对一位客死异乡的同学的纪念,巴金取其姓名中“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恰好当时詹剑峰从外面进来,他见巴金正为自己的笔名苦苦思索,一眼看到桌上放着英译本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就笑着建议用那个“金”字,巴金接受了,就在“巴”字后面加了个“金”字。    1933年,应当时省立安徽大学校长傅铜之邀,詹剑峰来到省立安大出任教授。省立安大的教学任务繁重,詹剑峰同时教授四五门课程。除了他的专业哲学史和逻辑学之外,詹剑峰还得完成其他课程的讲授任务,并要自己编写讲义。因此,在省立安大执教期间,詹剑峰编写出了《哲学概论》、《逻辑》、《伦理学》、《西洋古代哲学史》、《西洋近代哲学简史》、《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文化史》等7部教材。    1938年,日寇入侵安庆,省立安徽大学停办,詹剑峰被迫离校。至此,他在省立安大执教长达6年之久;之后,詹剑峰又先后在苏皖临时政治学院、暨南大学、江苏学院执教;1946年,国立安徽大学成立。出于对省立安大和古城安庆的感情,次年,詹剑峰又一次来到古城安庆,任教于国立安大,担任哲学教育系教授。1948年,詹剑峰还参加了民盟人士反对国立安徽大学迁校、迎接解放的运动。1949年学校迁址芜湖,无奈之下,詹剑峰离开了学校。从1952年起,詹剑峰就一直在华中师范学院任教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毕生教授哲学概念、逻辑、西洋哲学史等17门课程,出版哲学专著12部。    詹剑峰虽然学在西洋,攻读的是西方哲学,但大的学术成就却在中国哲学,尤其是对老子、墨子的研究,颇负盛名。他认为,做学问不是靠一时的心血来潮,必须坚持方向,持之以恒。他学识渊博,不仅精通中外哲学史、逻辑学,而且在中外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方面也造诣很深。但他始终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外哲学史和逻辑学上。所以,他的学术成果,内容相对集中,尤其在老学、墨学研究领域忠于史实,融贯中西,独辟蹊径,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得到海内外专家的公认。    关于老子的传说,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太多,或称道教的开山祖师——太上老君,或日没落贵族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他生活的年代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周幽王时代的贤者,有的说生于商王武丁九年,有的说是神农黄帝尧舜汤等帝王之师,有的说是战国时期“博大真人”李耳……。总结起来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老子其人及其书是出现在春秋时期还是出现于战国时期;二是老子的道论是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对此,詹剑峰穷年累月地探索。他从《左传》、《史记》、《礼记》、《孔子家语》、《庄子》、《列子》等典籍中,详考老子的有关记载,出版了《老子其人其事及其道论》一书。《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称该书“不只是细致地展开了老子思想的逻辑的体系与分析,而且总结了老子时代的哲学发展史,老子学派及思想的演变史,老子研究注释史,以及近人研究老子的丰富成果……对老子的研究,将是一个新的推动”。    在墨学研究方面,詹剑峰也是旁征博引,对先秦是否有后期墨家、墨经是否墨子所著、墨子是否创立了辩学(逻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指出先秦无后期墨家,墨经基本上是墨子自著,创立辩学者是墨子。这不仅推翻了以往学者诸如梁启超、冯友兰等人的旧论,而且还建立了墨家形式逻辑的体系。海外出版的《墨学研究》对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视墨书为一整体,引证了墨书的其他篇章,来说明墨子一贯的逻辑体系,这是近代治墨学者的一大进步。”    严谨是詹剑峰的治学态度。他提倡“忠于史实、融贯中西、独辟蹊径”的学术风格和“踏实、虚心、有恒和勇敢”的学术态度,曾说过:“我总觉得,做学问要有踏实、虚心、有恒心和勇敢的态度。'’在《我的生涯》一文中,他说“我们著述,必须反对‘洋洋大观,言无创新’;没有新思想、新观点,就不能动笔,一旦动笔就要深钻材料,潜心苦思,反复推敲。”他谦虚地说:“我一生学无专长,但颇务实。即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切切实实,治学踏踏实实。”他认为:搞教学科研的人,首先必须具有科学老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不能急功近利,图虚名;其次要有创新精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专著《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1962年已写出第二稿,当时出版社就决定出版,但他仍觉得不满意,不断修改、补充,直到去世前夕,才同意出版。他留下的这份思想遗产,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赞誉,认为该著“对我国哲学史的深入研究,是一部十分珍贵的思想财富”。    谦虚是詹剑峰的治学作风。詹剑峰说:“学问浩如烟海,每个人的所知,只是太仓之一粟。语云:‘器小易盈。’因之,唯虚乃能受,亦唯虚乃能容,而‘有容乃大’。”他的《墨家的形式逻辑》一书195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又出了第2版,印了3次,同时在海外被翻印数次,在西德、美国、东亚行销,得到国内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他“坚持用今天的普通逻辑科学知识来评价和总结墨家的逻辑思想,而又不失其古代墨家思想的逻辑特点和民族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逻辑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对于这些评论,他始终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他说:“一部专著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对书中内容研究的结束;一部专著所受到的鼓励,也不意味着它的完美无缺。”他虚怀若谷,继续在墨学领域耕耘,尤其重视不同学派的意见,经过20多年的潜心苦研,于1981年12月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    创新是詹剑峰的治学精神。做学问必须要有大胆的精神,敢于突破成见、成规、传统、权威的枷锁。詹剑峰说:“学术界有许多权威之言,传统之见,这些东西并不都是好的。做学问贵在创新。我们常为成见所束缚,迷信权威。”他认为,如果不破除迷信,被权威之言吓倒,就必然束缚自己的思想,这就不可能超越前人,学术就不能进步和发展。因此,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必须要做到勇敢,具有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相信真理的力量。”同时,也要有好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积累。他深有体会地说:“我能够在著述中有些心得,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我的中西比较研究方法,眼里的材料多而可靠,心里当然就踏实得多,勇气也就有了。”    詹剑峰先生这种严谨、谦虚、创新的学术品格,始终贯穿于他在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科学方法论等领域的研究上。这种学术品格,使他成果斐然,且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这种学术品格,为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所铭记,为走进学术殿堂的莘莘学子所珍视。    P112-115

编辑推荐

这本书集中研究了从安徽省省学敬敷书院到安徽大学堂、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法政专门学校、省立安徽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的44位代表性人物,他们都是当时的著名教育家、知名学者和革命志士。其中包括:翻译家严复,著名革命家徐锡麟,著名法学家光明甫,著名教育家王星拱,数学大师何鲁,著名经济学家陶因、著名文学家郁达夫、苏雪林、朱湘、冯沅君、苏曼殊、许杰,桐城派末期大师姚永朴,著名学者陈望道,著名经学家周予同,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著名化学家丁绪贤、一代国画宗师黄宾虹、著名革命家柏文蔚、熊成基、方振武、倪映典,著名教育家房秩五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