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学风貌十二讲

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  作者:路善全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路善全等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中国20世纪文学风貌十二讲》(以下简称《十二讲》),从本人阅读感受来说,无论是作为文学史著作还是作为教材,都是很有特点的。 
首先,作为一部文学史,《十二讲》具有诸多独到之处。
一、作为一部文学史,《十二讲》吸收了近年来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成果,在体例安排上,打破了现当代分期讲述、分期安排内容的模式,实现了现代和当代的打通,体现了“20世纪文学”的整体意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现代文学史的分期和文学史观念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也有着诸多新颖的观点。但这些观点作为抽象形态的理论往往难以贯彻到具体的文学史的书写之中去,现存的许多文学史都呈现出“名合实分”的局面。《十二讲》在吸收这些观点的时候,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使现代和当代不仅被打通而且呈现出完全的不露痕迹的融合。
二、《十二讲》洞悉中国20世纪文学布局的复杂性,将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整合进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之中。20世纪的台湾、香港和澳门文学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呈现出独立的文化和美学风貌,但又与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它们的文学史叙述历来是一个难点。《十二讲》将港澳台文学作为“中国20世纪文学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来叙述,既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整体观念,又不淹没其特殊性,避免了此前众多文学史的“附录”的尴尬。
三、文学史是文学思潮、作家创作与文学文本多维交叉的历史。《十二讲》第一讲描述了“文学思潮”,第二讲描述了“港澳台文学”,第三一第七讲概述20世纪各文体文学的创作风貌,第八讲以后对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创作进行介绍和评价,体现了完整的文学史观念和宏观的视野。 四、文学史的写作现在越来越趋向于对狭义上的文学文本的叙述,许多在文学史上曾经出现的文学体裁,如电影文学;许多在文学史上后来出现的体裁,如电视剧文学;都或者从文学史中滑落,或者被归为大众文化而拒绝纳入文学史加以考察和叙述,而《十二讲》不但把电影文学纳人文学史,而且对电视剧文学也进行了专门的叙述,这不但体现了写作者完整的文学体裁观念,而且体现了写作者开放的文学史观念。
其次,作为一部教材,《十二讲》具有与教学紧密结合的特点。
一、文学史有学术性文学史和教材性文学史之区别,学术性文学史写作,作者可以任意阐发自己的学术见解,可以走偏锋;但教材性文学史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尽管作者可以在其中融入自己的见解,但必须处理好个性见解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十二讲》在文学史体例的编排以及对某些作家作品的评价中具有自己的见解,但作者显然注意到了它的教材性质,所以在对文学史的叙述中,不但深入浅出,而且把重点放在了知识的系统介绍上。因此,作为一部教材,《十二讲》的文学史叙述姿态既是开放纳新的,又是稳重持中的。
二、就目前的大学教学体制来看,无论是中文专业还是非中文专业,专业性文学史课程课时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向学生进行丰富的介绍,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20世纪文学的生动,就必须做到既有面的概括性,又有点的生动性。《十二讲》在具体的体例安排上,就实行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前七讲是“面”:第一讲概述整个20世纪文学的发展思潮;第二讲概述港澳台文学;第三讲至第七讲对现代文学进行分体描述。这七讲从时间叙述到空间鸟瞰,从文学思潮到文学本体风貌,在交叉观照之下,20世纪中国文学状貌获得了整体的显现。第八讲到第十二讲,是“点”的突出,依照时间顺序排列,将中国现代文学各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系统地介绍。在前七讲之后,安排这五讲,突出了重点。
当然,作为一部文学史,一部由多人合作的文学史,其中有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瑕疵,如由于多维视野的介入所导致的交叉叙述等问题,这都是写作者在将来的修订中应该加以注意的。教师在给学生开课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一步突出重点。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十二讲》作为文学史,其史学观念既是开放创新的,又是持重切要的。而作为教材,又有着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希望在以后的研究和教学中,能进一步修订、完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20世纪中国文学风貌十二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