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俊杰 编 页数:50
内容概要
《荧光抗体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中的应用》是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和荧光抗体技术研究中积累下的宝贵资料,尤其是在科学研中收集的荧光抗体图片是比较珍贵的和有实用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高等农业院校中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学子们和研究生可作为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辅助教材始用。在作者不幸病逝之后,由其研究生陈德坤、党岩,特别是党岩在该《荧光抗体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中的应用》成稿之前查阅了许多有关资料,充实和完善了该书的内容。子女肖莹、肖川、肖洲及其夫人胡秀珍共同编辑成册。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请同道们批评指正。在此向陈德坤教授,党岩副研究员顺致谢意。
作者简介
肖俊杰,教授,男,陕西周至人,生于1935年6月15日。1963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兽医微生物与家畜传染病教研室主任等职十七年之久,兼任《畜禽疾病杂志》编委,陕西省免疫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在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讲授兽医微生物学、家畜流行病学、兽医免疫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病毒学、兽医免疫学实验技术和动物病毒学实验技术等课程。曾参加学校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学科点的恢复与重建,并任该学科点的学科带头人。1991年应邀参加了全国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培养研究生8人。先后主持“畜禽疫病荧光抗体的制造与应用”等十多项研究,是将荧光抗体技术引入陕西省兽医生产、科研和教学的第一人,先后研制成功6种畜禽疫病荧光抗体。在核心刊物和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奖励。在游离CDAZ分子生物学特性与功能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首次证明血清中游离型LFA的存在,发现游离型CDZ溶解异种红血球的作用,提出了游离型CD2通过与配体结合参与淋巴细胞激活调控的假说(1991)。《淋巴细胞激活中的游离CD2途径》一文被第九届世界免疫学大会接收为会议交流论文。《红细胞、血小板LFA。与游离型CD。在淋巴细胞激活中的调控机理》一文被第二届全非免疫学大会接收为会议交流论文。主持了《CD2分子》一书的编著,参加了全国统编教材《兽医微生物学》第二版(农业出版社,1991),《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两书的编写。1983-1984年度被学校和农业部评为部属重点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师。由本人主持编写的《畜禽传染病荧光抗体技术》电视教材获陕西省高等学校1987年电教成果二等奖。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荧光抗体技术概述第二章 免疫学概述一、免疫二、抗原三、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四、抗体五、抗原抗体反应六、荧光抗体技术的血清学原理第三章 荧光抗体的制备一、免疫血清的制备二、免疫球蛋白的提取三、球蛋白的标记四、去除游离荧光素五、荧光抗体的初步测定第四章 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一、标本的制备及固定二、荧光抗体染色方法第五章 荧光显微镜及其标本观察一、荧光显微镜二、荧光抗体染色观察应注意事项三、关于荧光抗体染色标本中非特异性染色问题第六章 荧光抗体检验的一些技术问题一、检验材料的采取,保存和寄送方法二、如何制备一张良好的标本片三、观察和判定第七章 关于非特异染色性和非特异荧光问题一、荧光抗体的非特异染色性和非特异荧光二、引起非特异荧光常见的原因及其对非特异荧光的识别三、荧光抗体特异染色性的鉴定第八章 荧光抗体技术在兽医诊断方面的应用一、猪瘟二、猪丹毒病三、神经系统病毒病四、炭疽五、布氏杆菌病六、流感七、新城疫八、鸡瘟与白喉九、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喉气管炎十、李氏杆菌病十一、口蹄疫十二、马传贫十三、支原体病十四、原虫病十五、蠕虫病和外寄生虫病十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十七、猪传染性胃肠炎病十八、其他附一:图片说明一、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附图1-42)二、新城疫病毒(附图43-72)三、猪瘟病毒(附图73-99)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附图100-107)五、猪源O型口蹄疫病毒(附图108-110)六、猪丹毒杆菌(附图111-118)七、炭疽杆菌(附图119,120)附二:实验中常用的溶液的配制一、磷酸缓冲液配制二、各种克分子浓度NaC1液配制法三、1Mol/L氢氧化钠溶液四、1mol/LHCl溶液五、TriS-HCI缓冲液六、0.5mol/LpH9.5碳酸缓冲液七、0.1mol/LNa3P04(pH11左右)缓冲液八、巴比妥缓冲液九、氨基黑染色液十、脱色液后记
章节摘录
一、免疫 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在抗原物质入侵后,为了维护体内和体外环境的相对平衡,所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其目的是局限、消灭和排除抗原物质。免疫是动物机体所具有的“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视”的特定功能,动物的这种功能是一种生理功能,它是在种族发展和个体发育过程中与外界不良环境斗争而逐渐形成的,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统一的一种表现。 参与动物机体免疫反应的器官包括淋巴结、肺、脾脏、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其同类器官)和骨髓等,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子有各种吞食细胞及体液中的抗体、补体、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当机体受到抗原物质侵袭后,这些器官和免疫分子细胞则会积极活动起来,打破原来的平衡,如果机体是初次受到抗原物质的刺激,就会引起吞噬细胞等的集聚和炎症反应,把抗原物质局限于局部加以排除,使机体失去的平衡得到恢复,这叫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如果抗原物质没有完全排除或再次刺激机体时,则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使机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即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排除抗原,使机体再次得到了相对平衡。机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除产生对机体有利的上述免疫反应外,还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失调,使机体生理机能紊乱、组织损伤,从而导致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麻痹等。 机体免疫反应的功能有下面三个方面: (1)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侵袭,并将他们消灭和中和掉。 (2)参与机体内代谢活动,担负清除已衰老和已被破坏的细胞。 (3)免疫监视作用,即识别、破坏和清除机体内自发的或者由于某种病毒和化学物质诱发产生的突变细胞。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