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作者:董娟娥//张康健//梁宗锁
内容概要
《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初生代谢及中间产物;植物次生代谢作用;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理机制;植物次生代谢物地域差异性等。《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可供有关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供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林产化工、生物学、植物学、林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学科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董娟娥,女,1968年生,汉族,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公派访问学者。陕西省中药协会顾问委员。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与次生代谢物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948”、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科技攻关等多项研究项目,获得省部级奖3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专著、教材8部,获发明专利5项。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植物初生代谢及中间产物 1.1 新陈代谢和初生代谢的概念 1.2 初生代谢途径与中间产物第2章 植物次生代谢及途径 2.1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 2.2 植物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的关系 2.3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第3章 植物主要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1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2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3.3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第4章 植物次生代谢作用 4.1 植物次生代谢与生物进化 4.2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态作用 4.3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理作用 4.4 植物防御病、虫害的主要次生代谢物 4.5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4.6 植物次生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传统药物第5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特异性 5.1 植物次生代谢的全能性 5.2 植物次生代谢的多途径 5.3 植物次生代谢的可调控性 5.4 近缘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相似性 5.5 植物次生代谢物分布范围的广布性和狭隘性 5.6 同种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差异性 5.7 同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差异性对研究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规律的影响第6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生理机制 6.1 生长/分化平衡假说 6.2 碳/营养平衡假说 6.3 积极防御假说 6.4 资源获得假说第7章 植物次生代谢与环境的关系 7.1 水分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7.2 温度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7.3 光照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7.4 土壤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7.5 海拔高度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7.6 大气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第8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时空差异性 8.1 杜仲叶次生代谢物时空差异性 8.2 杜仲雄花次生代谢物时空差异性 8.3 菘蓝次生代谢物时空差异性第9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部位差异性 9.1 丹参次生代谢物部位差异性 9.2 杜仲次生代谢物不同部位差异性与同一部位相似性 9.3 菘蓝次生代谢物部位差异性第10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种质、个体差异性 10.1 丹参次生代谢物种质差异性 10.2 杜仲次生代谢物种质、个体差异性第11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地域差异性 11.1 菘蓝次生代谢物地域差异性 11.2 杜仲次生代谢物地域差异性第12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细胞工程调控 12.1 细胞工程调控模式 12.2 植物细胞工程 12.3 植物细胞发酵工程 12.4 细胞培养技术第13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调控 13.1 基因工程调控模式 13.2 关键酶基因调控 13.3 反义核酸技术调控 13.4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调控 13.5 转录因子基因调控 13.6 Ri质粒转化(毛状根)技术调控 13.7 利用“组合生物合成”生产次生代谢物第14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良种选育调控 14.1 育种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14.2 优良品种选育过程第15章 植物次生代谢的栽培技术调控 15.1 施肥与次生代谢 15.2 水分与次生代谢 15.3 栽植密度与次生代谢 15.4 采收时期和加工与次生代谢第16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天然食物 16.1 天然食物 16.2 天然食物中的次生代谢物第17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新药开发 17.1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开发利用 17.2 植物次生代谢物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意义第18章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中药现代化 18.1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18.2 中药现代化两种基本思路 18.3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中药材GAP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