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方法论

出版时间:2003-9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铭  页数:24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政治学方法论对政治学研究来说,极其重要。它既是一种工具,又是研究工作展开的一个基础,更涉及政治学的重大“元理论”问题。因而,政治学方法论上的重大变动和发展始终是政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一种恒久的动力。  然而,在政治学方法论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这门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尚未很好地反映出我们时代在认识论方法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绝大多数现有的政治学方法论教材和著作受科学主义和行为主义方法影响的束缚,把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局限在“政治科学”领域,把政治学研究方法框定在实证研究和经验研究方法的小天地中。这样的一种倾向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发挥过相当积极的作用,把政治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也正是这种倾向,使人们几乎忽略了对政治大系统形成、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参与者主体的建构作用、能动作用这些重大要素的研究,从而限制了政治学研究的视野。正是由于这种局限的存在,当政治学研究在微观领域取得足以自豪的成就时,突然发现自己不仅在面对重大时代挑战、面对必要的价值权衡时,竟是那样的软弱无力,而且也同时失去了自己原先所具有的魅力,难以成功地吸引充满探求欲望的学子。  当然,如果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如有些人所谓的“历史业已终结”、“意识形态业已终结”的时代,如果现实的政治在整体上真的已臻完满,不再需要,也不再有可能面对重大的价值性挑战,没有必要去努力探索和寻求那些可能的替代性方案的话,那么,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这种局限也许并不是一个缺点。然而问题是,我们真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真的有可能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之中吗?  正是带着这样一些疑问,我们觉得,政治学研究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经验科学的范围,而政治学研究的方法也至少要包含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两大块。不仅如此,我们还感到,政治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不只是对立的两种方法。在确立起新的、建立在主客体互动耦合基础上的客观性原则后,原来在人们眼中唯一“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在我们看来实际上不过是规范研究方法在一种有限范围内的应用。这样,政治学研究中原先对立的两种方法便获得了一种新的统一,而政治学方法论研究在这个意义上,也就获得了一种新视野。本书正是在这样一个认识前提下的一个探索性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政治学方法论一般第一章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政治学方法论一般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第二节 政治学方法论一般第二章 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和事实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与“价值中立”第二节 政治学的实证研究第三节 政治学规范研究的复兴第三章 政治学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的统一第一节 两种研究方法统一的障碍:实证的客观性原则第二节 两种研究方法统一的新基础:主客体互动中的客观性原则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在统一前提下的分殊第四节 政治学研究方法及其客观性检验第二编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第四章 概念与定理第一节 政治科学中概念的建构第二节 政治科学中的定理第五章 理论与范式第一节 政治学元理论的建构第二节 政治理论构成要素分析第三节 政治理论范式及其转换第六章 解释与预测第一节 描述性研究第二节 解释的方法第三节 预测第三编 政治学研究中的分析框架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框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的根本方法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析政治的基本角度第八章 政治学的行为分析与心理分析框架第一节 政治学行为主义分析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政治学行为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评伤第三节 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第九章 系统论和结构功能分析框架第一节 系统分析框架第二节 政治学的结构功能分析框架第十章 政治学的权力分析框架第一节 政治学权力分析方法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权力分析方法的特点与评价第十一章 政治学角色分析框架第一节 角色分析框架第二节 集团分析方法第三节 精英分析方法第十二章 政治学的沟通论与决策论分析框架第一节 政治学的沟通论分析框架第二节 政治学的决策论分析框架第四编 政治学研究课题的设计与完成主要参考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政治学方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