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2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少华 页数:226
前言
本书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写而成。博士学习三年,使我有幸跨进了经济管理学的殿堂,回到高等学府汲取思想火花,跟踪前沿发展,在飞扬而严谨的经济管理领域改变自我,改变人生。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凯教授,是导师的关怀、指导和鼓励,使我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十年后重新踏上求学的路程。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宽以待人的为人风范,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导师在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攻读博士学位愿望的实现,要感谢吴沛良副秘书长自始至终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张益彬局长的关心和慷慨支持,感谢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论文的写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数据的宝贵和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极端重要。我要感谢纪从亮教授,他不仅倾其所有提供我需要的各种技术数据,还动员他的老师和朋友给我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我感谢李秀章研究员悉心寻找和查证棉花品种、栽培技术疑难数据。感谢承弘良研究员和王纯平工程师将他们平时收集的数据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感谢蒋小平先生、束林华先生专门收集有关棉花技术数据。感谢华文先生、高苹女士、王燕女士在数据收集和处理上提供的帮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顾焕章教授、钟甫宁教授、周应恒教授、李岳云教授、张景顺教授、徐翔教授、褚保金教授、周曙东教授等诸位老师给我授过课,做过指导。正是在他们和王凯导师的指引下,才使我对现代经济理论、科学研究方法等有了新的领悟和体会。褚保金教授、张景顺教授、张兵教授和常向阳副教授组成的论文预答辩小组,提出了极为中肯的修改建议,对论文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瑞瑶教授、陈超副教授、罗英姿副教授等给予了多方面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处女作,本书的出版非常顺利。这主要得益于邱斌博士的帮助和支持,得益于编辑顾金亮博士的敬业精神和细心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并成书出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此作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并得到了各方面的全力支持。谨向一切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同事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二○○三年十月二十八日
内容概要
本书论述政策、制度和技术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创造性地将气候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引入农业产出增长模型,以江苏棉花为实证材料运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农业产出增长源泉。研究内容涵盖产出增长的土地、资金和劳动等直接因素,政策、制度和人力资本等间接因素以及地区布局结构调整因素三大类,合作化、集体化、分户化和家庭承包4个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截然不同时期的产出增长特征得到较好揭示。专著回顾棉花产业发展历程及其相关政策、制度、技术变化进程,估算棉农因政府低价收购棉花造成的福利损失,构造由品种产量指数和栽培技术指数构成的棉花生产技术指数,较完整地收集和梳理了建国以来棉花品种、栽培、成本、收购、价格、制度和气象因子等方面数据,适合农业经济研究者、棉花生产经营者和行政管理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胡少华,管理学博士,浙江绍兴人,江苏省农林厅高级农艺师,现从事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研究。
1981年—1985年: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学系种子专业本科学习。
1985年—198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助教。
1987年—1990年: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系、农学系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会文艺部长。论文:气调贮藏对苹果、蕃茄、桃品质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1990年— :江苏省农林厅计财处、农业局、经管处、市场与经济信息处工作。
2000年—2003年: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现代企业管理方向。论文:政策、制度、技术与江苏棉花产业发展。
2004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后。
书籍目录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1.4 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2 气候参农业产出的干扰 2.1 气象因素分析原理与方法 2.2 气象因子普查 2.3 棉花生产过程的气候变化 2.4 气象产量估计和气象因子筛选3 政策对农业产出的调控 3.1 关于政策的几个经济学概念 3.2 农业政策的历史沿革 3.3 政策调控绩效和作用机制 3.4 下策调控的福利经济学分析4 制度对农业产出的影响 4.1 制度、产权和交易成本 4.2 制度变迁理论 4.3 农村制度变迁历程 4.4 制度变迁与农业产出增长 4.5 农村制度变迁成因分析5 技术对农业产出的拉动 5.1 增长理论的发展 5.2 棉花技术发展过程 5.3 技术对农业产出增长的促进 5.4 农业技术创新的要素诱导 5.5 结论性评述6 农业产出的增长源泉 6.1 增长因素分析模型与统计分析方法 6.2 江苏棉花产业发展特征 6.3 农业产出增长因素分析 6.4 农业增长源泉的阶段特征 6.5 结论性评述7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建立WTO框架下公平竞争的现实基础 7.3 放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限制 7.4 加大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力度 7.5 提高现代化进程中的农田水利设计水平 7.6 优化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区域布局结构参考文献后记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