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奕  页数:250  字数:205000  

内容概要

本书的核心是在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里研究中心城市的动态发展机制及其区域效应。在本书的理论框架中,城市自身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是紧密结合的,并在一个统一的空间结构里得到讨论。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中,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效应才得以体现。    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问题的专门学科,区域经济学是相当年轻的。但经济学历史表明,人们为搞清空间问题,早就做过种种尝试,如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等。而且,杜能、韦伯、帕兰德、霍特林、普雷德尔、克里斯泰勒、勒施和其他学者为空间经济分析作出了各种开创性的工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区域经济学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学才作为地理区位一配置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被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区域经济学已成了与城市经济问题、交通运输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等有着很多联系、具有众多研究领域的学科。它为解决随着经济学与地理学相交叉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统一的方法。    最初,区域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都以一般经济学的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而其与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确地论述作为各种区位一配置现象之源地的地理空问。在后期阶段,区域经济学把重点放在地理空间的内在本质以及复杂空间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化方面。显然,本书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是遵循区域经济学的这一前沿发展方向的。    虽然对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问题,区域经济学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对于城市、区域空间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自区域经济学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这些不同学派和不同角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本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何奕,女,重庆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先后在《改革》、《宏观经济研究》、《财经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社科基金多项。

书籍目录

0 导言 0.1 研究对象的界定 0.2 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0.3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0.4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0.5 研究方法 0.6 创新之处1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理论框架 1.1 基本概念辨析 1.2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3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经济结构特征 1.4 产业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作用机制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内的聚集与扩散——企业的区位选择 1.6 本章小结2 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 2.1 古代上海:区域经济的边缘区 2.2 近代上海(1842-1949):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 2.3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经济发展(1949-1978):工业化与区域服务功能的丧失 2.4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经济发展(1978年以来至今):区域服务功能的重新塑造 2.5 本章小结3 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问的经济结构特征 3.1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与内部结构 3.2 上海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因:转移份额分析 3.3 上海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方式:要素贡献分析 3.4 本章小结4 上海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内产业分布动态 4.1 长江三角洲三项产业的结构演变及其效应 4.2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的空间结构分布 4.3 上海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及其区域经济效应 4.4 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4.5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服务功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5 上海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分析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区域服务功能7 全书主要结论概括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理论框架  本书对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的研究,是在区域空问的架构下,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为线索展开的,而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又都是与微观经济活动的聚集与扩散机制相呼应的。作为全书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试图建立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研究框架,以便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支撑。  1.1基本概念辨析  本书的目的是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一个经济区域内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效应问题,因而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界定对于本书后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1.1 区域  从理论体系上看,区域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将空间概念纳入了标准的经济学分析。同样,本书的研究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即一定的区域内展开的。所谓区域,本书所指的是经济区域,而不是纯粹的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虽然三者之间事实上存存着密切的联系。尽管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但对于“区域”这一概念却历来缺乏一个准确的和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区域经济学家选择了回避的态度。区域这一概念之所以模糊不清,主要在于区域的规模可大可小,而这又具体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范围与类型。Siebert(1969)认为,区域概念是一个中间性范畴,它介于无空间维的总量经济与定义为一系列空间点的高度分散的经济体系之间。这一描述只说明了划分区域的目的,即“它使得人们可对众多单个企业作某种程度的总量分析而无需对整个国民经济作全面的总量分析”,并没有触及对区域本质特征的探讨。

编辑推荐

  《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按照发展的、层层推进的和宏微观相结合的思路展开,除了导言以外共分为7章,主要介绍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的经济结构特征,上海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内产业分布动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区域服务功能等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