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

出版时间:2005-2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安异  页数:241  字数:25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行为无价值与结无价值评判对解决我国刑法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意义。我国刑法中对犯罪的认定,不仅要考虑行为已经从形式上符合了犯罪构成,而且还在判断该行为是事已经具备了犯罪构成中的“社会危害性”。    基于上述考虑,本书大胆地涉足这一新论题,并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无价值视点对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部分问题进行反思。    在我国刑法中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必然涉及理论上的拓展,第一,在犯罪构成框架中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必然要求对行为无价值和结无价值进行重新定位;第二,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为根据对犯罪构成进行研究,这涉及对一个新领域的开拓。    在方法论上,本书除了采用传统的比较分析方法,即对德、日刑法理论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理论进一步的梳理、比较,并分别加以评述,讨论了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相互关系、地位等问题。    另外,本书还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改变传统单向分析的思维模式,一方面以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评判对实定法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以实定法为根据,研究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的相互关系,各自功能等。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概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含义  第三节 无价值评判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 第四节 无价值评判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第五节 我国刑法理论中研究无价值评判的意义 小结第二章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沿革  第一节 早期的不法理论  一、客观不法理论与主观不法理论之争   二、基尔学派理论 第二节 古典的不法理论  一、纯粹的客观不法理论  二、修正的客观不法理论  第三节  “人”的不法理论  一、威尔哲尔的不法理论   二、波恩学派的不法理论  三、真正的“人”的不法理论   四、二元的“人”的不法理论  第四节 社会的不法理论 第五节  日本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 小结第三章 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 第一节 不法的本质之争  一、规范违反说及其批判  二、法益侵害说及其批判  三、折中说及其批判  四、本书的立场: 第二节 思考方法之争  一、因果论与目的论之争  二、本体论与规范论之争  三、机能的社会论之提倡  四、对相关疑难问题的解释 第三节 不法判断基准之争  一、对不法内容的判断基准  二、对规范功能的判断 小结第四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构造 第一节 志向无价值  一、结果无价值论的观点及批判  二、行为无价值论的观点及批判  三、二元论的观点及批判  四、基于我国刑法理论所进行的思考  五、无价值评判对认定主观罪过的意义 第二节 行为人无价值  一、“人”的不法要素之争  二、“人”的无价值对我国刑事司法的意义  三、“人”的无价值对我国刑事立法的意义   第三节 行为无价值  一、行为无价值之“行为”的含义  二、行为无价值在我国刑法理论框架中的地位  三、行为无价值的认定 第四节 结果无价值  一、结果无价值之“结果”的含义  二、结果无价值在不法中的地位  三、对我国刑法理论中“危害结果”的理解  四、结果无价值的认定 小结第五章 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运用 第一节 复杂罪过的认定  一、问题的缘起  二、复杂罪过之概念及理论解说  三、认定复杂罪过的新视野   四、复杂罪过的种类与认定  五、立法建议 第二节 监督过失的成立  一、从案例谈起   二、监督过失的概念及特征  三、对传统过失理论的检讨  四、监督过失的内容   五、监督过失的认定  第三节 未遂犯的认定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未遂犯的概念及处罚根据  三、理论上对未遂犯的具体认定  四、基于二元论的立场得出的结论 第四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的界限探析  一、对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评析  二、对德、日判断标准之学说的检讨  三、排除犯罪性行为的构成  四、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定 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