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2 出版社:人民出版 作者:柯惠新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奥运会是运动员的舞台,也是媒介角逐的战场。《传播统计学丛书·媒介与奥运:一个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北京奥申篇)》采取实证、调查的方法,以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为案例,详细剖析各种传播媒介宣传策略与得失,以科学、全面的统计数据呈现其宣传的实际作用与效果,并附有进行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操作流程等材料,是供媒介调查人员、新闻传播研究者等读者使用的理想读本。
作者简介
柯惠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效果研究、统计学应用。主要著作:《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民意调查实务》、《市场调查与分析》、《传播统计学》,《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译)。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回顾第一节 传播学的起源第二节 国外传播效果研究历程第三节 中国传播效果研究的现状第四节 总结第二章 传播者与传播策略第一节 传播者的作用与地位第二节 奥运申办的新闻传播策略第三节 候选城市传播策略的比较第四节 中国8年前后两次申办的传播策略比较第三章 传播媒介与传播内容第一节 传播媒介的角色与作用第二节 申奥期间《北京日报》的宣传内容与重点第三节 两次申奥传播策略与传播内容的比较第四章 、两地受众与媒介接触行为第一节 北京、台湾两地受众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北京、台湾两地受众的媒介接触情况第三节 北京、台湾两地受众对媒介关于北京奥运申办报道的评价第五章 两地受众的认知与态度第一节 北京、台湾受众对于奥运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第二节 北京、台湾受众对于奥运申办意义的认识第三节 北京、台湾受众对于北京申办奥运的态度第六章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第一节 理论起源及发展第二节 议程设置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北京奥运申办中的议程设置研究第四节 议程设置研究的讨论与建议第七章 大众传播研究方法的研究第一节 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的设计第二节 调查方式对调查结果的可能影响第三节 提问方式对调查结果的可能影响第四节 调查员背景对调查结果的可能影响附录1.第一次调查问卷及北京基本结果2.第二次调查问卷及北京基本结果3.第三、四次调查问卷及两地基本结果4.报纸内容分析编码表5.问卷调查抽样说明6.北京奥运申办大事记
章节摘录
二、传播者:受制于谁? 1.结构与功能 “‘把关人’在选择新闻时,是编辑的“守门”过程并非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须受组织的约束与影响。”① 传播机构在社会大结构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会影响它的功能?一般而言,新闻源同各级权力机构和大的商业利益集团有密切关系。在这个结构中,国家的控制权一是通过技术手段封锁不利于国家利益的网站;二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将新闻发布限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三是突出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新闻。又有专家认为,最大的把关人是国家。 2.社会新闻界专业理念的影响 把关人的专业理念是经过长时期培养出来的价值系统,内化成为记者日常新闻制作的一种指引。柯亨(BernardC·Cohen)在研究各国驻守华盛顿采访外交的记者与美国外交政策的关系时,发现记者群中存在两种专业理念。第一种理念是纯粹的反映现实,报道事实;第二种理念则是做公众的阐释者,替读者解释各种消息的意义。第一种是“中立性把关人”(neu-tral gatekeeper),第二种则是“参与性的鼓吹者”(participant advocate)。第一种理念在西方民主社会的新闻制度里一直居于主流地位,虽然第二种理念在不同时代或阶段也常暗潮汹涌。 这种中立者的理念,可以说是传统自由主义的表征。记者的职业本分在于“反映现实”,它应该做一位冷眼旁观的人。其基本假设:“消息畅通”是民主社会的基石,记者只要能提供充分和全面性的资讯,公众自己会凭理智判断,并做出比较健全的决定。这种信念的目标十分明确,但是遇到社会动荡或国家利益攸关时,可能很难做到这样。 第二种理念,希望记者能够积极参与实际政治的过程,突出一种理想或目的,以便负起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以纯粹做个旁观者为满足。中国人认为记者的行业“为民喉舌,为民耳目”②的说法,即与这种理念颇为接近。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