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于本源而居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译者:孙周兴  页数:1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讨论艺术问题的四篇重要文章,按照写作(或演讲)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依次是“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筑·居·思”(1951年)、“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1967年)和“艺术与空间”(1969年)。这四篇文章各有重要的意义,尤其以“艺术作品的本源”为最,后者已经是当代艺术理论的经典之作了。此外,这四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与造型艺术(绘画、建筑、雕塑等)相关联。本着系统化的理由,这里把它们汇集在一起,是为了方便有兴趣的读者进行专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马丁·海德格尔 编译:孙周兴

书籍目录

编者引论:艺术现象学的基本问题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筑·居·思(1951年)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1967年)艺术与空间(1969年)附录1:论毕加索——对多维性的解释尝试附录2:绘画作品中的澄明与遮蔽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海德格尔对于艺术的本源意义的追问始于更早、更著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36年)一文。该文开头即提出要追问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而在结束处,海德格尔提供出来的答案既简单又不免让人吃惊: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艺术作品的本源,同时也就是创作者和保存者的本源,也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乃是艺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艺术在其本质中就是一个本源:是真理进入存在的突出方式,亦即真理历史性地生成的突出方式。”M重点当然在后面:艺术是真理发生或生成的突出方式。把艺术与真理关联起来,这其实是一个惊人之举。为何艺术是“真理”?又是何种“真理”——艺术的真理性是何种真理性?海德格尔是从作品角度来讨论的。什么是一件艺术作品?大概没有人敢有明确的答案,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如此。海德格尔的回答可谓别出心裁——他赋予艺术作品一种“开天辟地”的意义,指出艺术作品的“作品存在”(“作品性”)的两个基本特征,即:其一、作品存在就是“建立”(aufstellen)一个“世界”。其二、作品存在就是“制造”(herstellen)“大地”。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此“世界”用的是单数,是“一个”(eine),而其实却指示着“多个”,因为“世界”总是依诸民族而展开,是诸民族的“世界”;相反,“大地”用的是定冠词,是“这个”(die)“大地”,其实倒是单数了。这是海德格尔的“作品观”。而若要充分理解海德格尔的这个思想,我们还得从头说起,先来看看海德格尔在前期《存在与时间》中形成的“物观”。在前期哲学中,海德格尔虽说旨在重构存在学(Ontologia,旧译“本体论”),但落实处却在个体实存,即在世此在(Dasein)。人生在世,总是要与事物交道。所交道之物首先是“器具”或“用物”。从器物入手,海德格尔之所思在于物如何在世界境域中呈现、存在。海德格尔的想法可谓平常了:物的存在首先在于人对物的“使用”中,也可以说在于物与人的关联状态,而不在于人对物的认知。

编辑推荐

《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文选》:断桥·艺术哲学文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依于本源而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海德格尔论艺术 经典书籍
  •   该书的装帧设计很美,正文旁边的空白处有注释,也可让读者批注,文中有插图,阅读时可以消除疲劳。书名《依于本源而居》,很有诗意。
  •   选编的文章都很有代表性,海氏的艺术观大体一阅。
  •   北大美学推荐读物
  •   虽然还没来得急看,但书的大小尺度我非常喜欢。哈哈!
  •   孙周兴老师的翻译,加上中央美院的配图,可谓相得益彰!!
  •   写的比较专业,需要仔细研究体会
  •   货快书好
  •   就是买来就少了8页内容。。。换货很麻烦
  •   文章都发表过,凑到一起而已,而且买了就降价。。。。
  •   一本美学书,帮朋友买的,随便翻翻
  •     读哲学美学方面的书总是让我很头疼,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这么多的名词,这么长的句子,断句,甚至找不到主语和谓语。有时候,我都在怀疑是不是翻译糊了问题,原文若要看得懂,会不会好很多!
      大家分享一下读哲学的感受和心得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