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洪再新 页数:3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是治中国艺术学的“门径”之一。它由文化部主持编写,由本社出版的高等艺术院校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的《中国美术史》教材相配套,帮助读者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伟大传统。《中国美术史》教材荣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作为《中国美术史》教材的编者,洪再新教授以其在国内外大学从事考研工作的丰富经验,选编了这部涵盖中国绘画艺术主要成就的教学辅助读物。区别于以往出版的有关图册,本卷所收录的1200件绘画作品(包括大量精美的局部),有岩画、壁画、漆画、绢本或纸本的卷轴画、版画等诸多形式,从原始时代到清朝末年,展开了一部多姿多彩,意蕴丰富的精美画卷。其导言和每一历史时段的简介,具体作品本身的信息,以及书后所附的中国绘画图像主要参考文献,提供给读者一个较完备的信息资料库。读者可在专业读物的基础上,一方面能够具体地欣赏历代绘画的形式和意蕴之美,另一方面,又能够立体地多维地理解由这些形式和意蕴构成的图像的不同功能。本手册所附赠的光盘,将书中黑白画面转换成彩色图像,并介绍了简易的教学课件制作方法,以方便师生的教堂与欣赏观摩。 本书编者洪再新博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并长期留校执教,曾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哈佛大学从事中国艺术史研究,现任职于美国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其主要著作有《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92)、《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第一卷》(1996),《中国美术史》(2000),以及有关宋元画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专论多种。
书籍目录
导言图版目录1、史前2、先秦——秦汉3、魏晋南北朝4、隋唐五代5、宋辽金6、元代7、明代8、清代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当今的出版市场中,各种美术读物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如何让读者作出适合其需要的正确选择,是大有讲究的学问。其中,被称为“门径之学”的工具书,应该最先引起读者的注意。对于准备或已经进入大专和本科学习的学生,这一学问更是不可或缺。《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就是这样一部工具书,旨在帮助读者具体地欣赏和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和以往出版的有关图册不同,其1200幅绘画作品,有岩画、壁画、漆画、绢本或纸本的卷轴画、版画等诸多形式,还包括了不少精美的局部,从原始时代到清朝末年,展开了一部多姿多彩、意蕴丰富的美好画卷。 鲁迅先生的读书法之一是“随便翻翻”,它从晋人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演绎而来,以感受和捕捉读者个人需要的信息。这部中国绘画史的图像手册基本上是让读者“随便翻翻”的。不过我们可不要小看了这层用意。从欣赏的角度,爱好和学习视觉艺术,就是从看画开始的。这个看画的过程就是把我们个人的阅历投射到历代的绘画作品上,构成与以往画家的视觉交流。都说是有几分学问,读懂几分《红楼梦》。同样道理,欣赏中国绘画的门道,全在于我们“随便翻翻”者的自身修养。 使用工具书,先要熟悉工具对象的分类特征。为了使读者“具体地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了解一下我们这部图册在形式类别上的特点,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说,读者先要了解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一般形式特征,进而熟悉中国绘画的形式特征。 一般来讲,绘画艺术的视觉特点是它的平面性。早在北宋时代,大约公元11世纪后期,著名学者沈括就注意到绘画的形式特性。他的《梦溪笔谈》引述了一个传闻:说是唐代画家王维在收到客人馈赠的名画《按乐图》后十分兴奋,当即定其内容为《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特意请来乐工将该舞曲演奏一遍,方才膺服。素以擅长观察著称的沈括,对此作了评析。他说,这个传闻乃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用来神化王维的艺术欣赏才能。就绘画而论,描写奏乐的场面,“止能画一声”。换言之,画家表现的是奏乐活动中的一个瞬间,而不是一段完整的过程。 读者可以通过图0330表现的《韩熙载夜宴图》的奏乐场面,自己来检验一下这个评析的可信与否。很明显,无论是主人公韩熙载按鼓击节的动作,还是乐女手挥琵琶的神态,以及把不同的夜宴画面衔接于一个手卷之中的努力,都证实了沈括观察的正确性。用1 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的话来说,“绘画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中国古代绘画和其他困家的绘画都具有这种局限性,都受到了相同的制约。 为什么我们的欣赏要从“局限性”讲起呢?原来体会艺术家的伟大创造,并/fi足看其天马行空般的放诞无忌,而是欣赏其“带着锁链起舞”的翩翩姿色。对此,唐代诗人徐凝比沈括更富诗意地作了描述。他在《观钓台画图》中写道: 一水寂寥青霭合, 两崖崔萃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 欲作三声出树难。 ……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附光盘)》是专门为全国美术设计专业师生和美术爱好者编的图像资料手册,共收入中国美术史上经典绘画作品1200幅,上溯史前时代,下迄清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