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明亮 页数:266
内容概要
十多年以前,我在为湖南省委党校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开设《公司治理制度研究》课程时,由于受当时国内公司治理学术研究重点的影响,对中国国有企业治理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早几年又承担了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国企治理:症结与对策研究,从而萌生了写一本小册子的想法。进行相关的资料准备与思路构思,但由于对一些关于国有企业治理的关键问题没有获得满意的结论,所以一直不敢正式动笔。直到今年初,才深感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这些关键问题非我目前能力所及,于是,厚颜动笔将自己关于中国国有企业及其治理制度完善的相关问题的一些想法写下来,即成这本小册子。
书籍目录
1 公司治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1.1 效率、信息与激励 1.1.1 帕累托效率与卡尔多效率 1.1.2 外部性与交易成本 1.1.3 不对称信息与激励 1.2 企业、市场与企业契约 1.2.1 企业与市场 1.2.2 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 1.2.3 企业管理契约与治理契约 1.3 经营者、公司制度与公司治理 1.3.1 经营者的选择与激励 1.3.2 公司制度的缘起与特征 1.3.3 公司治理与理想公司 1.3.4 公司治理的股东导向与利益相关者导向 2 中国国有企业的本质与存在性 2.1 国有企业契约的本质 2.1.1 国有企业的契约性分析 2.1.2 中国国有企业契约的特殊性分析 2.2 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 2.2.1 关于国有企业性质的争论 2.2.2 关于国有企业制度的考察 2.3 国有企业的存在性 2.3.1 资本主义国家:拾遗补缺 2.3.2 社会主义国家:次优安排 2.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效率与现实的选择 2.4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 2.4.1 郎成平的观点 2.4.2 张维迎的观点 2.4.3 罗辉的观点 3 中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与治理特殊性 3.1 中国政府经济职能与行为分析 3.1.1 市场一政府作用:殊途同归 3.1.2 政府经济行为方式 3.2 中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关于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讨论 3.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3.3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的特殊性 3.3.1 “委托问题”的存在 3.3.2 功能定位的多元化 3.3.3 内部人控制问题 3.3.4 公司治理的行政性特征 4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分析 4.1 产权与产权制度概要 4.1.1 产权概念 4.1.2 产权制度 4.2 产权制度、治理制度与国有企业 4.2.1 企业产权制度与治理制度的关系辨析 4.2.2 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相容性分析 4.2.3 企业股权性质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述评 4.3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轨迹与现状分析 4.3.1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回顾 4.3.2 中国传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分析 4.3.3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现状分析 4.4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思路 4.4.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思路辨析 4.4.2 构建国有资产所有权治理制度的设想 4.4.3 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制度的思路 4.4.4 探索建立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途径 5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问题分析 5.1 现代企业制度的局限 5.1.1 现代企业制度的专制性弊端 5.1.2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缺陷 5.1.3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处理机制混同 5.2 外部治理机制的残缺 5.2.1 市场体系不完善 5.2.2 政府角色难定位 5.2.3 法律制度欠健全 5.2.4 文化因素的不良影响 5.3 内部治理制度的缺陷 5.3.1 混杂的内部治理体系 5.3.2 残缺的激励约束机制 5.4 诚信勤勉责任的缺失 5.4.1 信托义务的法理意义 5.4.2 信托义务的履行障碍 5.4.3 中国国有企业信托义务的履行问题 6 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完善 6.1 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基本思路 6.1.1 创新方向:理想目标与现实选择 6.1.2 创新路径:内外部治理协调 6.1.3 制度设计:现实的次优选择 6.1.4 环境优化:系统的渐进过程 6.2 完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制度的基本措施 6.2.1 规范政府治理机制 6.2.2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 6.2.3 整合企业治理机制 6.2.4 创新企业产权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2 企业、市场与企业契约 1.2.1 企业与市场 1.传统企业理论述评西方经济学的传统观点将企业看成是生产函数的实现者与载体。即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以实现最大产出的组织。因此,企业要做的就是提高效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进行了基于企业运作的现实描述,重点分析了企业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马克思把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条件与原因归纳为分工与协作、劳动力成为商品、追求利润与最低资本额四个要素①。马歇尔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更是系统地研究了工业组织中分工、专业化及知识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之集大成者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分析基础》一书中,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在给定资源与技术水平条件下,考察企业如何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实质是在给定企业的条件下关于企业生产决策的理论,关心的是不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及不同产量与价格的最优配置。 新古典企业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以业主一企业家模型为分析起点。在该模型里,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所有者与管理者是合为一体的。企业家作出所有的决策,雇员忠实地、准确地按照企业家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并按其劳动获得报酬。这是典型的权归一体、政出一门的企业模型。(2)理性的企业家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对于企业家来说,遵守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金科玉律。在市场上,企业家有完全的信息与理性;在企业内,企业家执行产品生产的指挥功能,产品的生产仅仅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对应的生产函数概括了企业的全部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