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专整合课程论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湖南师大  作者:谷建春  页数:238  

内容概要

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作为实践人的价值,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这就决定教育担负着两种培养与发展的任务:它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人们改变自我(主观世界);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并使这两方面的品质在个体的人格上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这也就是说,教育应当按照两种尺度来塑造人,它不仅要按照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外在尺度来塑造人,同时还应当用人的自由心灵这一内在尺度来发展人。教育要实现的目的是两种,一种是“有限的目的”,也就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谋取生存手段的外在目的;更为重要的目的则是“无限的目的”——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只有这两重目的得到统一才能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通专割裂的大学教育现状及其成因 一、“专业教育”(Specialized Education) 二、“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三、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差距 四、通识教育的缺失与困境第二章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合理性探究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历史必然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学理依据第三章 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目的论 一、确立大学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目标 三、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目标体系第四章 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内在影响因素 二、课程设置的外在影响因素 三、通识课程设置 四、专业课程设置 五、课程要素内部结构的优化第五章 建构科学的大学课程体系 一、通专整合课程体系建构原则 二、通专整合课程体系建构机制 三、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体系举例 四、发达国家大学课程设置改革的趋势 五、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体系第六章 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实施方法论 一、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类型 二、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法 三、通专整合的大学课程实施的途径第七章 大学隐性课程 一、隐性课程的含义 二、隐性课程的特征 三、隐性课程的功能 四、大学隐性课程的内容 五、大学隐性课程的开发第八章 课程评价与质量保障 一、课程评价的种类 二、课程评价的原则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 四、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 五、课程评价的模式 六、大学课程评价的过程 七、通识教育评价案例第九章 走向和谐的教育 一、我国通识教育实施中的困难 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携手并进,走向和谐的教育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其次,市场经济对人文教育的排斥是大学人文教育失落的又一重要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另一个方面,市场经济又有其负面效应,往往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看重工具的层面而忽视价值的层面,看重现实的追求而忽视理想的追求,看重片面的“经济人”而忽视全面发展的“文化人”。正是这样,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给现代大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大学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经费,促进了大学中那些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给现代大学教育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使大学教育单纯地服务于乃至服从于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决定大学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设计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这样一来,一些与市场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学科,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排挤,甚至被淘汰,人文教育可以说首当其冲。之所以如此,在于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两重矛盾:一是因为其中的内容,多不直接涉及现实经济生活,难以直接服务于、服从于市场经济;二是因为其中固有的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人际关系商品化格格不人,甚至对之提出尖锐的批判。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但未必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发展;相反,人文教育因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往往受到市场经济的排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通专整合课程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