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2 出版社:王泸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2出版) 作者:王泸
前言
如果出一道考题,作为一位津市市民,对生你、养你的这座城市知道多少?对它的历史文化又知道多少?不知道你能答出多少,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津市市的一位文化工作者王泸知道得最多。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散文集《兰津芳韵》从各个不同侧面,阐述了湘西北澧水门户——津市城五百多年斑斓多姿的历史文化,是一部用优美文笔记录下来的津市文化史,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凝集了王泸同志四十多年的心血。王泸同志用热爱家乡的巨大热情,四十多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研究、编撰,集津市历史文化之大成,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是一个有着七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段落,才组成中华民族辉煌壮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瑰丽的文化史。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的:“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己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与力量之源。”津市是湘西北重镇,数百年来,由于九澧门户的独特黄金水道优势,自明代以后,有十三省市的移民来到这里繁衍生息,寻求发展,到清末,津市成为湘西北的繁华商埠。十三省市移民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碰撞和融合,形成了集川、鄂、皖、赣、湘、粤为主的民俗风情于一炉的独特商埠文化,其文化形态、文化样式及津市人的文化性格等,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这些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体现了这座城市先辈们的精神、气质、智慧和创造力,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今天这座城市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也是维护文化的多元、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和平的重要因素,更是凝聚这座城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内在动力!传承、弘扬和保护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村庄的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神圣的历史使命。津市一位文化人王泸用毕生的精力,比较全面地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津市的文化史,值得大家学习。何英平(中共津市市委书记)2006年8月20日
内容概要
《兰津芳韵:津市历史文化漫谈》内容简介:如果出一道考题,作为一位津市市民,对生你、养你的这座城市知道多少?对它的历史文化又知道多少?不知道你能答出多少,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津市市的一位文化工作者王泸知道得最多。
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散文集《兰津芳韵》从各个不同侧面,阐述了湘西北澧水门户——津市城五百多年斑斓多姿的历史文化,是一部用优美文笔记录下来的津市文化史,有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凝集了王泸同志四十多年的心血。
作者简介
王泸,1945年4月出生于重庆市。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津市文联副主席、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从事文化工作45年,当过演员、导演、编剧、文学期刊主编。已出版、演播各类文艺作品三百余万字,十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四十余件作品获省、地级奖。
书籍目录
序序二序三嘉山孟姜女楚文化与嘉山孟姜女车胤贺龙在津市贺龙与进步资本家张思泉德艺双馨的艺人彭化万津市的宫庙从移民看津市人的文化性格津市的街津市的路津市的桥津市的湖兰津古渡津市河渡窑坡渡澹津公园御果园古大同寺药山寺白云山雌雄井吊脚楼新合楼多进穿堂楼津市荆河戏荆河绝唱津市傩堂戏津市京韵悠扬津市青年业余艺术团津市丝弦津市说鼓津市渔鼓津市对鼓津市丧鼓津市三棒鼓蚌壳舞竹马灯罗汉戏妞津市民间工艺美术津市硪歌澧水号子妇女参军歌戒烟歌土改歌揩脸歌上梁歌装床歌“怒吼”歌咏队津市十大风味小吃津市婚俗娃周与起名津市丧礼春节习俗闹元宵船古佬暗码交易松绣班还傩愿津市行会杨泗会盂篮会哥老会读书会服饰文化屏风竹筷木屐轿子慢慢游津市新州镇的民间对联津市20世纪末的企业文化活动一瞥湘北汇成诗泽国白银盘里一青螺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发源于津市嘉山的孟姜女传说,有较广阔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民俗基础和楚人心理意识,打上了鲜明的楚文化烙印。四千多年的楚文化流向,可以看出孟姜女故事是楚巫文化、傩文化之结晶,是储藏在津市嘉山博大精深的楚文化资源。一、关于嘉山傩文化楚文化是几千年来楚人始祖及其后裔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称。楚文化有以考古为主的楚文化,有以文化史为主的楚文化,有以楚人心理意识为主的楚文化,但无论从何角度出发,巫傩文化应该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我们追溯一下楚巫的始祖。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黄帝与蚩尤进行了一场大战,《战国策•秦策》称为“九黎民之君”的蚩尤被杀害。中原九黎残部逃往江汉、洞庭彭蠡一带,与洞庭苹姓苗民、以女娲为人祖的湘鄂南蛮土著等三支部落组成九黎三苗,历史上称为三苗国。黄帝为灭蚩尤残部三苗国,于是,颛顼受命治巫。《国语•楚语》载:“及少睥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颛顼深知三苗国的“家为巫史”是作乱的根源,想杜绝“巫史”,但事与愿违。三苗后裔为报复颛顼,便戴上先祖蚩尤的面具,披着先祖的图腾——熊的皮,驱赶颛顼的几个死后变为鬼疫的儿子,以泄仇愤。《续汉书•礼仪志》载:“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于是,这种报复颛顼的驱疫逐鬼仪式,数千年来逐渐发展成楚人及后裔进行傩祭的灿烂楚文化。我们探讨一下历代嘉山巫傩文化的文化氛围。从春秋时期来看,楚国的巫在各诸侯国中最具权威。楚昭王殿下有大夫观射父,曾以巫觋辅佐昭王。他在《楚昭问于观射父》一文中说:“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觋,在女日巫。”此说将楚巫的作用说得尽善尽美,是远古天降之灵。楚三阊大夫屈原被迫离开郢都,放逐南楚,来至嘉山附近,所作《九歌》就是楚时祭祀鬼神的乐歌。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写道:“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祠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便是嘉山祭祀鬼神乐歌的章句。可见嘉山在先秦之时,巫风就已盛行。秦灭六国建立秦朝。从秦朝来看,楚巫风延续其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乃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后楚巫将此附会为巫术。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南巡至云梦泽(今湖南华容以北,与嘉山毗连),不久死在南巡途中,楚巫便附会更多的巫史。秦始皇“执捶拊以鞭笞天下”传为“赶山鞭”,就是神巫的力量。后来借“赶山鞭”赶来山石修筑长城,便演绎出嘉山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悲壮故事。从汉朝来看,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却极为崇尚巫傩。他出伐南越时曾作兵祷。《汉书•郊祀志》载:“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锋,命曰‘灵旗’。”牡荆又名水荆,是楚地一种树木,用楚木作旗柄可以驱鬼。南越乃古楚之地,与嘉山巫风相连,以楚木驱鬼,是一种巫术。以此木为旗柄或以桃木削其为剑驱鬼降妖之俗,至今仍在嘉山一带盛行。从南北朝来看,楚人宗懔世居江陵,作《荆楚岁时记》,载日:“正月一日,鸡鸣,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宗懔所云,正是嘉山一带过年放鞭炮驱鬼之俗的渊源。山臊又名山魈。《南康记》载:“山问有木客,形骸皆人也,但鸟抓耳,巢于高树,伐树必害人。”楚人过年为图清吉,赶跑形骸像人的山魈,将山问竹子劈开,发出“毕毕剥剥”的响声,将害人的山魈赶跑。自唐初发明火药后,人们把火药放在竹筒里炸响,便出现了爆竹,就是如今嘉山的鞭炮。唐初,诗人刘禹锡任朗州司马(今常德)深感沅澧巫傩甚炽,曾作诗曰:“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旧唐书》载:“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以上记载了嘉山一带“蛮俗好巫”的情景。到了宋代,范致明著《岳阳风土记》载:“荆湘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祠,多击鼓,男女踏歌,谓之歌场,疾病不事医药,惟灼龟打瓦以鸡子占卜求祟,所在使俚巫治之。”岳阳乃与嘉山近邻,亦波及嘉山,“疾病不事医药”,而“使俚巫治之”。明代,太祖朱元璋实行崇祭政策,嘉山修建贞烈祠,正式将孟姜女立为傩神朝拜,举行傩祭仪式。清同治年,在湘西古楚大地大演神戏影响下,嘉山成立“同乐”、“文化”戏班,开始唱傩戏《孟姜女》,把孟姜女作为傩神在舞台上树立,傩祭的逐疫功能变异为酬神功能,亦为嘉山的“还傩愿”仪式。尔后至民国三十年,傩戏艺人又组建“福兴班”,成为“还傩愿”的正宗“师道戏”。从以上充足的史料,不难看出,历代嘉山傩文化是生长孟姜女传说的丰厚土壤。P6-P9
后记
四十余年采录、研究、考证、整理,此书《兰津芳韵》终于出版了。我有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感。我一直弄不懂一个问题,津市,这座在明、清就由十三省市移民组成的并汇集了十三省市斑斓多姿文化风俗的繁华商埠,为什么史书记载很少?当我发现这座城市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楚文化特色后,几乎用毕生的精力,从数百位对津市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研究和浓厚兴趣的市民口中,记录了许多素材,加以研究、考证后,成为此书主要资料,可以弥补史书记载的一些不足,供后人研究参考。给我提供口述素材的市民是:葛乐山 王道济 易奥法 周松轩 吴明道陈世儒 孟昭光 翦仁贵 唐国雄 郑毅朱勋臣 田茂楚 林茂公 唐安炎 张家元谭沛霖 张仕儒 姜岳金 杨镇华 田芬李宏君 胡友成 汤志鸿 杨厚福 杨祖贵向顺芝 左光武 陈敦毓 郭祖霖 张恒吾王文君 杨杰俊 毛祖海 曹开春 谢国庆邓瑞泉 刘后坤 罗友根 陈大发 毕仁红傅衣孝 李传发 张明奂 刘建和 王学桂刘绍泉 黄照丙 胡宗贵 刘先平 刘先培胡吉湘 谢觉玉 龙云清 王道富 王清林刘绍英 李代高 龚峰 李拥军 朱传勇张国雄 王永月 张冬英 周成蓬 向才早夏秀英 钱程章 胡曲芝 雷太平 齐腊秀杨月初 杨福明 王学彬 张志杰 胡前松辛继海 鲁文言 罗国珍 秦津宣 刘桂英陈敦裕 汤志柏 邹先肠 李本德 黄继斌石家发 莫杉炭 篱放 辛生仁 黄万政刘玉桃 聂兴舫 胡元清 俞金城 袁川厚夏敬美 陈金华 卜毕友 尹道安 钱继舫王道笑 任绪全 龚志常此书还得到了津市市委书记何英平,市长尹正锡,市委副书记戴作凡,市委宣传部原任部长曾勇、现任部长傅勇,市政府副市长余运俊、张伟莉、祖牮,市文联主席王观宏,市文化局长贾开志,市广电局长聂义才和市移动公司、市人民医院等单位大力支持和赞助,在此一一表示感谢。王泸2006年6月20日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