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篇赏析

出版时间:2005-04-01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蕴璇  页数:385  

内容概要

  文学理论有多种研究法,既可以偏重于抽象学理的探讨,也可以偏重于思想沿革的清理;既可以偏重于对概念术语的爬梳,也可以偏重于从作品本身去揭示道理;既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观念和方法进行试验性探索,也可以对具体文学理论的知识和史料加以印证与考辨……总之,它的手段是丰富多彩的,花样翻新的。那种认为文学理论研究只会是枯燥乏味的想法,恐怕是种不知“个中三昧”的门外之见。我敢说,文学理论研究的趣味和诱惑力,是绝不在文学史研究和其他理论研究之下的。

书籍目录

序序绪论文学接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第一章 从文学的本质考察文学接受的理想态第一节 对“反本质主义”的反驳第二节 本质的内在规定性探究第三节 文学是“统觉”的语言性传达第四节 文学艺术接受的理想态也是一种“统觉”第五节 文学的自觉第六节 文学本质观念的几种主要表现第七节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第二章 文学接受构成论第一节 纯粹审美的文学接受第二节 带有功利性的文学接受行为第三节 文学接受构成的历史维度第三章 文学接受的主体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心理特性及应该具备的素养第二节 理想态接受主体形成的设想——“迷狂”境界第三节 “卡塔西斯”论第四节 “迷狂”形成的过程第四章 文学接受的客体第一节 文学的载体——语言第二节 对作品各个层次的接受“统觉第三节 普通读者喜欢的几类作品第四节 从《红楼梦》《百年孤独》看悲剧美对生命统觉的本质性意义第五节 谈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人公第六节 文学作品的三种形态第七节 对“王朔骂金庸”事件的评析第八节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第五章 文学接受方法、视角论第一节 从“作品”出发的接受论一结构主义第二节 从“世界”出发的接受论第三节 从“作家”出发的接受论第四节 从“读者”出发的接受论一接受美学附录 接受实践第一节 《红楼梦》接受一、论《红楼梦》中绛珠草意象二、刍议林黛玉的笑三、试论《红楼梦》的“节用”思想

章节摘录

  阅读《野草》,有些时候,似乎的确有些困难。但是,如果能从现实的曲折的反映人手,针对现实,抓住现实,是仍然可以找到它的思想线索的,按迹寻踪,而且不以词害意,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说诗者不可以词害意,要是死拖硬拉住一些词句的解释,固然是不对的,但如果离开了文字,离开了原文所体现的整个意境,随心所欲地作“以意为之”的解释,也会把人带入邪道中去。《野草》中的文字,运用了诗的语言,又结合着作者当时的心境和对现实的看法,——用作者自己的说法,“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大体说来,《野草》全书的情调,是比较阴暗与消沉的。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们以为,人们认识自然事物、宇宙万物乃至人类社会这个特殊事物的原则(也就是真理、规律、宋明理学家所言的理等等,自然也含有本质之意),是在追求事实判断,也就是在求真。而人们制定道德原则时,则主要是追求价值判断,也就是有用性,是求善,是纯粹从现实的需要出发,这种出发点有时的确是符合自然原则的,但也有不符合的时候。比如,封建社会为什么上帝、皇权观念那么顽固,主要是因为那种小农经济社会的需要。  我们可以从自然原则来批判这种原则的错误(奥古斯都和托马斯·阿奎那都费心论证过上帝的存在及“三位一体”说,这些错误都是可以从自然原则角度加以反对的),但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这种原则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美国现在科学航天技术都这么发达了,他们不会不知道宇宙中根本没有上帝,为什么还要在总统就职、证人法庭作证时对着《圣经》宣誓?这要用是不是真正的原则,或是符合不符合自然原则来解释就很可笑、很荒谬了。道德律也应该是这样的,它的约定俗成本质上受需要的制约,而不是真实或正确与否的支配。比如“一夫一妻”制,比如“计划生育”,符合真理吗?不一定符合!人类总的来说都是“趋乐避苦”而“喜新厌旧”的,也都是有着极强的生殖冲动的,这才足“真理”,是原则,但在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和“计划生育”却是必须的,无须考虑自然原则!  对于“美”的一些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定论。比如美的本质,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功利的还是超功利的等等问题。我们的看法是:“美的原则”就不一定非得符合自然的那些原则,甚至也不一定符合狭隘的需要原则。也就是说,真、善、美三个概念之所以并提,就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的,尽管三者肯定有联系,但更主要的还应该是差别,不要非用谁去制约谁。“心情太颓唐了。”“我的思想太黑暗”,这都是对的。但这都是比较表面的看法。而其实质,则是由于对这黑暗现实,有着强烈的神圣的憎恨,“专与袭来的苦痛捣乱”,至其内心,还是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求和火热的希望的。运用讽喻的手法,来达到反拨现实的作用,在《野草》的篇章中,并不在少数。这是对于被嘲讽者的愤激与蔑视,如果讽刺者没有高瞻远瞩的眼界,没有是非分明的认识,没有嫉恶如仇的火热的感情,那么,对于丑恶的令人不满的现实,他就只有同流合污,熟视无睹的份儿,——他是不舍发出神圣的憎恶来对他进行嘲讽的。所以,嘲讽的本身,就有别于阿谀,有别于逢迎,当然也有别于熟视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尽管他揭露的只是丑恶黑暗的一面,有时甚至没有明确地表示正面的态度,但那种敢于正视现实、敢于揭露、敢于面对丑恶的精神,——它那本身,也就是战斗与批判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学名篇赏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