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9 出版社:方家选、 郝洪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09出版) 作者:方家选,郝洪 编 页数:139
前言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跨文化、跨学科的教育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各高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较推崇的模式是“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两个基础”即中医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方剂学等)和西医基础(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基础等),让学生保持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完整性。“一个临床”则是将中西医临床有机结合,强调“病证结合”的临床思维与诊疗方法。两个基础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相对独立;但不利于学生对两种不同理论、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察方法的融会贯通。我们设想通过机能学实验平台,将两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有机融合,改变目前中医、西医各自为政、自成一说的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中西医结合的大目标,打破单一学科界线,建立以学科群和学生为教学核心,按系统、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医药研究方法,感知中医基本理论如“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肾主水,肝主疏泄”等的实质并与西医基础理论相融合,观察、比较其异同点;研究中药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探究中医“证”与现代生理、病理生理及药理作用的内在联系(如:观察寒热证、阴阳虚证与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活动的关系以及滋阴、温阳、寒凉、温热药对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等)。结合中西医的特点,既观察中医、药的神奇功效,如“针灸镇痛、血府逐瘀汤对微循环的影响”等,展示祖国医学的神奇、伟大,增强学生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的决心和信心,又以中西医结合手段干预病症,观察疾病的转归过程,寻找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法的研究,创建以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建立在学生头脑中的一个个单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为实用型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全书共分八章,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①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②实验动物基本知识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③实验设计与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④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第二部分是人体功能测定实验;第三部分是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的基础实验;第四部分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是一本融现代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机能学实验技术于一体的实验方法学教程。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综合、灵活的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前,应讲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研究方法,如: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能、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等,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本书博采各高校机能实验指导之长,又结合笔者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希望能够在培养学生科研思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起到有益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能在开展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的创新上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因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学(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共分八章,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实验动物基本知识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与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第二部分是人体功能测定实验;第三部分是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的基础实验;第四部分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实验。这是一本融现代教育理念、中西医结合机能学实验技术于一体的实验方法学教程。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综合、灵活的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前,应讲述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研究方法,如: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能、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等,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西医机能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第一节 分光光度计一、基本原理二、结构或组成三、应用技术四、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五、日常保养第二节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一、基本原理二、结构或组成三、应用技术四、使用方法五、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第三节 血气分析仪器一、仪器组成二、工作原理三、应用机理四、使用方法五、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第四节 医学图像分析系统一、基本原理二、结构或组成三、应用技术四、使用方法五、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第五节 脉象仪一、性能与用途二、主要技术指标三、基本操作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捉拿、固定及给药方法一、青蛙、蟾蜍二、小鼠三、大鼠四、家兔五、犬六、豚鼠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标记方法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和麻醉剂一、常用麻醉药物的选择与应用二、麻醉方法三、动物麻醉效果的观察四、麻醉方法的选择五、麻醉注意事项第四节 我国实验动物的分级第五节 实验与动物应用的选择(参考)第六节 动物取血方法一、大小鼠取血二、豚鼠取血法三、家兔取血法四、狗取血法第七节 动物处死的方法第三章 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第一节 急性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一、备皮方法二、皮肤切开、肌肉分离与止血三、在体神经、血管及气管的分离术和插管术四、其他插管术第二节 常用离体标本的制备方法一、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二、蛙坐骨神经一腓神经标本的制备三、蛙坐骨神经一缝匠肌标本的制备四、蛙心脏灌流模型的制备五、哺乳动物离体肠管平滑肌标本的制备六、哺乳动物离体支气管平滑肌标本的制备第四章 机能实验学研究的基本知识第一节 机能学研究的选题一、选题的基本程序二、选题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机能学研究的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二、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三、实验设计的原则第三节 科研论文与实验报告的撰写一、撰写科研论文与实验报告的原则二、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第五章 实验用中药制剂的制备第一节 中药制剂常用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二、水蒸气蒸馏法三、升华法第二节 实验用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一、药材的选择二、不同剂型的制备三、醇提取液四、注射液五、鲜药材第三节 制剂安全试验一、刺激性试验二、过敏性试验三、降压物质检查四、溶血性检查五、热原检查第六章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第一节 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三、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常用的设计方法第二节 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二、常见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及示例第七章 人体功能的测定实验一、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二、人体心电图的描记三、脉图的采集与结果分析四、人体肺容量的测定五、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的测定六、血型鉴定七、视敏度和视野的测定八、神志意识思维对汗液分泌的影响(示教)第八章 按系统分类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第一节 血液系统实验一、红细胞渗透脆性与渗透压的关系二、三七对家兔凝血时间的影响三、黄芪对小白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四、三七对家兔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第二节 呼吸系统实验一、半夏对豚鼠的止咳作用(引咳法)二、“肺主通调水道”理论的实验观察(肺功能与尿量的关系)三、麻黄对离体螺旋气管条或气管环的影响四、小青龙汤平喘作用(喷雾致喘法)第三节 消化系统实验一、生姜、ACh等对离体胃肠平滑肌的作用二、肝主疏泄对胆汁分泌的影响三、生大黄和芒硝体内推进实验四、陈皮及复方制剂对大白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实验一、寒热对血液运行的影响二、延胡索对脑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影响三、血府逐瘀汤对大白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四、生附子、制附子对离体蛙心的作用(八木法)五、四逆汤对大白鼠低血压状态的升压作用六、奎尼丁对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第五节 泌尿系统实验一、肾主小便二、八正散对家兔输尿管动作电位的影响第六节 生殖避孕一、香附对离体小鼠子宫的作用二、天花粉的抗早孕实验三、缩宫素、麦角新碱及益母草对家兔在体子宫的影响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实验一、金铃子散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二、哌替啶与钻石风的镇痛作用三、酸枣仁汤对小白鼠的镇静作用四、天麻成分对小白鼠的抗惊厥作用五、生脉散对清醒家兔皮层脑电功率的影响(功率谱分析法)第八节 运动神经与骨骼肌实验一、脊髓、神经生物电传导及肌肉收缩的关系二、皮肤传入冲动电信号的描记第九节 免疫系统实验一、当归补血汤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二、氢化可的松、秦艽对急性关节 肿胀的影响第十节 抗应激实验一、元气充沛与否对家兔或小白鼠耐缺氧时间的影响二、寒邪与热邪致病的实验观察三、津伤耗气、气随液脱理论的实验观察四、人参对小白鼠的耐寒作用第十一节 其它实验一、肝功能对药物代谢作用的影响二、寒凉药和温热药对大鼠针刺痛阈的影响三、寒凉药和温热药对热证及寒证患者自主神经平衡指数的影响第九章 综合实验一、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肺水肿二、缺氧综合实验三、酸碱平衡紊乱实验四、异体血清致家兔过敏性休克及其解救五、糖皮质激素抗内毒素性休克实验六、失血性休克及治疗原则(参麦注射液的升压作用)附表一、常用实验动物血压、呼吸、心率等及生殖与血液生理常数表二、常用实验动物血液正常值三、机能学常用实验动物血清电解质参考值四、人与常用实验动物体表面积换算等效剂量比率参考表五、机能学常用动物心电图间期正常范围六、常用实验动物代体液的配制剂量七、部分动物针刺穴位表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机能实验学(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