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张大庆 编 页数:244 字数:403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医学史不仅关注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且也关注社会经济、文化传统、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对医学的影响。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医学,并不只限于考察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更重要的是促使人们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和教益。医学史是我国医学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学课程。1946年,北京大学医学院成立了医史学科。1957年,卫生部委托北京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举办了医史师资班,此后全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史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医学史作为一门融合医学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医学史教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自身的发展和其功能的发挥,其中之一就是尚未列入国家规划的医学教材系列之中。有鉴于此,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联合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湖南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等在医学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一部供全国高等学校通用的医学史教材,以推动我国的医学史教学与教材建设。本教材突破了以往将中西医学史分别撰写的体例,全景式地审视人类医学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医学模式的演化规律,通过比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发展态势,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医学发展的轨迹、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毋庸讳言,作为编写一部医学通史性教材的尝试,必然会出现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我们期待读者的指正和批评,以便今后改进。
内容概要
医学史是我国医学院校中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学课程,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至今还没有一本国家规划的医学史教材。鉴于此,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编:张大庆)牵头,联合兄弟院校的医学史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突破了以往将中西医学史分别撰写的体例,通过比较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不同发展态势,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医学发展的轨迹,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
书籍目录
绪论 1 古代的医药文明 1.1 人类医药文明的曙光 1.1.1 医药卫生的萌芽 1.1.2 原始的医药卫生文化 1.1.3 史前医疗保健经验的递嬗 1.2 文明古国早期的经验医学 1.2.1 古埃及医学 1.2.2 巴比伦医学 1.2.3 古印度医学 1.2.4 中国上古医学 1.3 东西方医学的交相辉映 1.3.1 中医学的奠基 1.3.2 西南亚地区的医学 1.3.3 古希腊医学 1.3.4 亚历山大利亚医学 1.3.5 古罗马医学 1.3.6 早期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与比较 2 医学的演变、传播与交融 2.1 欧洲古典医学文化的衰落 2.1.1 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 2.1.2 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 2.2 中国医学的兴盛 2.2.1 医学理论的提高 2.2.2 方书编撰 2.2.3 药学成就 2.2.4 临证医学的进展 2.2.5 中外医学交流 2.3 阿拉伯医学的兴起 2.3.1 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 2.3.2 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 2.3.3 阿拉伯医学成就 2.4 西方医学建制化的开端 2.4.1 从修道院医院到世俗医院的建立 2.4.2 萨勒诺医学中心与医学教育 2.4.3 大学的兴起 2.5 瘟疫与卫生检疫 2.5.1 传染病的流行 2.5.2 卫生检疫制度的建立 2.6 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 2.6.1 医政设施的进步 2.6.2 大型医书的编撰 2.6.3 医学理论的丰富与创新 2.6.4 本草学的发展 2.6.5 医学各科的成就 3 医学革命与生物医学的奠基 3.1 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的进步 3.1.1 文艺复兴的时代特征 3.1.2 自然科学的进步 3.1.3 机械唯物论 3.1.4 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 3.1.5 国际医学交流 3.2 医学革新与人体解剖学的建立 3.2.1 医学改革家巴拉塞尔萨斯 3.2.2 早期的人体解剖活动 3.2.3 人体解剖学的奠基 3.2.4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3.3 生理学的发展 3.3.1 人体机能测量 3.3.2 血液循环理论 3.3.3 神经生理与消化生理 3.3.4 其他生理学研究 3.4 变革中的医学理论 3.4.1 医学学派 3.4.2 病理解剖学 3.4.3 疾病分类学 3.5 临床医学的进步 3.5.1 外科学 3.5.2 内科学 3.5.3 传染病学 3.5.4 产科学 3.5.5 精神病学 3.6 预防医学的兴起 3.6.1 传染病的流行 3.6.2 统计学的应用 3.6.3 预防医学的萌芽 3.6.4 公共卫生改革 3.6.5 牛痘接种术的发明4 生物医学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4.1 科学技术对医学的推动 4.1.1 政府参与科学活动 4.1.2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4.1.3 三大发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4.2 医院医学的诞生 4.2.1 病理解剖学的深入:组织病理学 4.2.2 诊断学的进步 4.2.3 外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4.2.4 治疗学的进展 4.2.5 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 4.3 实验医学的奠基 4.3.1 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 4.3.2 细胞病理学的建立 4.3.3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更新 4.4 疾病原因:病原生物学的诞生 4.4.1 微生物学的建立 4.4.2 寄生虫病学的建立 4.4.3 免疫学的发展 4.5 预防医学的发展 4.5.1 卫生调查与研究 4.5.2 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4.5.3 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 4.5.4 社会医学的兴起 4.6 现代医学体系的形成 4.6.1 现代医学教育的奠基 4.6.2 医学团体、医学期刊的发展 4.6.3 医学职业 5 西方医学的传播及其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6 现代医学的发展 7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 8 医学模式和现代医学发展趋势
章节摘录
1.1 人类医药文明的曙光自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最早的人类,原始医药卫生的萌芽便开始从史前文化中起根发苗。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根据石器制作的情况又可分为以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前为原始群阶段,之后逐渐进入原始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古猿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即最早的人类——猿人。猿人经过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早期智人(又称古人)、晚期智人(称新人或现代人),其体质特征与现代人无大的差别,至此,人类已经遍布亚、非、欧、美各洲。1.1.1 医药卫生的萌芽在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被动地适应自然界,逐渐发展到使用、制造工具,有目的地自觉地改造自然界。在旧石器遗址中,有用火的痕迹。学会用火,使用火来照明取暖除湿,驱赶虫兽,烧烤食物,提供熟食,这对于扩大食物范围,促进人脑和体质的发展,减少疾病、保持健康等,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使火疗、热熨也有了可能。热带的杆栏式住所是人们告别构木为巢之后的一大创造。原来穴居山洞的先民则开始用石料叠砌住房,在一些房舍中已有了通风排烟设施。在土木合筑的房屋中往往有灶坑,以保存火种,取暖,为饮食卫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先民还以兽皮为衣,御严寒,挡风雨,护肤遮羞,有其防治和保健作用。人类早就认识到一些食物的治疗作用,美洲印第安人拥有多种治病的草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将荨麻的汁液与盐分和牛奶混合,滴人鼻孔治鼻出血。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中国仰韶先民以及西亚地区的居民,都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使煮饭和煎炙药物有了可能。甚至陶器还成了有关医药卫生文化的载体,出土的史前文物中还有新石器时代人体陶像、盥洗用具等。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由于当时以妇女为中心,妇女在家庭中为尊长,有保护亲属平安健康的职责,所以她们往往是熟悉草药的能手,在埃及和希腊罗马的史诗中,都有对这些古代女医生的歌颂。中国自古称药物书为“本草”。欧洲自古称药物为“drug”(即干燥的草木)说明药是从植物开始的。有关生殖文化的岩画石刻,寄托着先民们渴求种族繁衍的希望,折射出先民们对生命的重视和浓重的生存意识。在族内婚俗盛行时,先民们大概逐渐意识到近亲婚配所生的子女,有的发育不良、畸形,有的夭折。中华民族的先祖很早就意识到“血族婚配,子女疾天,同族婚配,其生不繁”的道理。纹身习俗在婚姻制度上有重要意义,由于不同氏族有不同的图腾和纹身,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血亲通婚。在原始宗教活动中的萨满治病具有心理暗示作用,萨满也珍藏着一些祖传验方,讲究采药、制药,因而萨满也往往成为该部族民间医药知识的传承人。在墨西哥发现有史前萨满诊疗的形象文物。
编辑推荐
《高等院校医学教材·医学史》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