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8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作者:李本富 页数:136 字数:219000
内容概要
《医学伦理学》是以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医学的特点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实际,并吸取了国内外多种专著和同类教材的长处,为高等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专升本”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编写的一本教材。 该教材是在李本富、李传俊、丛亚丽编著的《医学伦理学》(1996版)基础上,进一步地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充实了生命伦理学的一些内容,同时还编写了《学习指导》配套教材。在对医学生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要求选择其中的内容,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 本书不仅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医疗卫生工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 “专升本”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与伦理学 第二节 职业道德与医学伦理学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东方国家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阿拉伯地区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西方国家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美德论 第二节 义务论 第三节 效果论 第四章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一节 医学道德的原则 第二节 医学道德的规范 第三节 医学道德的范畴 第五章 医务人员人际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二节 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三节 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医学道德 第六章 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 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 第二节 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第三节 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 第七章 卫生事业管理的医学道德 第一节 卫生事业管理与医学道德的关系 第二节 卫生事业管理的伦理原则 第三节 卫生事业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医学道德规范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医院伦理委员会 第八章 预防医学道德 第一节 预防医学与医学道德 第二节 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 第三节 预防医学某些领域中的医德要求 第九章 医学科研的医学 第一节 医学科研中医学道德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人体实验的医学道德 第三节 尸体解剖中的医学道德 第十章 医学道德的教育、修养和评价 第一节 医学道德教育 第二节 医学道德修养 第三节 医学道德评价 第十一章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 第一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我国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第四节 人类无性生殖的伦理难题 第十二章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 第一节 人体器官移植的含义与进展 第二节 人体器官移植引发的伦理问题 第三节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 第十三章 人类基因组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一节 人类基因组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二节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 第十四章 人类行为控制的伦理 第一节 人类行为控制的含义与意义 第二节 人类行为控制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第三节 人类行为控制的伦理原则 第十五章 临终关怀的伦理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含义与发展 第二节 临终关怀的特点和伦理意义 第三节 临终关怀病人的特点和伦理要求 第十六章 人体死亡的伦理 第一节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其伦理意义 第二节 安乐死及其伦理争论 第三节 积极开展死亡教育
章节摘录
除了医学方面的原因,如医院中医疗服务的专业化促进了医疗照护的非人性化,同时疾病的社会、行为、环境和人性化方面被忽视,而过于强调疾病的生物和生理方面,因此病人抱怨医生已失去对病人从整体方面照护的能力,从以前熟悉的密切的关系转变成“床边的陌生人”,把公众卷入医疗的伦理学问题中的文化和社会运动也起到史无前例的作用。复杂的医学技术和其人道的使用之间,增长的城市化和随之而来的人口分布的不均匀增加了享受医疗服务的障碍;较高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病)人的思维更加复杂,自我保护的意识明显提高;五、六十年代政府对生物医学科研的加大投入引起受试者保护问题;人们购买医疗保险的能力在30年代因以雇佣为基础机制的引入而戏剧性地得到提高,现在由于太注重技术化,美国的医疗服务成本急剧上升,民众购买保险的能力减弱,相当多的美国人仍不能得到足够的医疗照护。另外,60年代末的消费者权益运动(起始于60年代对低劣食物的抗议)开始影响医疗服务制度,70年代的病人权利运动是更大的民事权利的一部分,妇女运动也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入到对女病人的关心,也影响人们对生育控制和人工流产问题以及家庭和人El政策问题的看法。同时期的和平运动和日益增长的生态运动把人们注意力gl到由于战争、环境和污染问题而引发的国际健康问题。因为核武器对人类的健康的威胁,医生的社会责任在1971年被提出。这些思考对医学在维护世界人I=1的整体健康和完好方面的角色发出挑战。以上这些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趋向和生物医学科学的发展一起共同构成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生命伦理学运动,而且这些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总之,今天我们所了解的生命伦理学根植于公众对个人权利、社会公正和环境质量问题的关心,这些标志着美国在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从具体事件看,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广泛使用肾透析、器官移植,但在透析对象的选择上遇到难题;1967年的心脏移植的成功引起死亡标准的讨论以及哈佛提出了脑死亡标准;1973年的RoeVwade案件促使法院决定妇女在怀孕的头三个月内有自主权;昆兰案件的撤掉呼吸机和安乐死问题引起普遍关注;人们从传统上死在家里到现在的死在医院里,观念上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二战后生物医学研究取得成果后的应用,1965~1971年纽约的Willow-brook研究发生的用肝炎疫苗注射到弱智儿童身上进行肝炎研究一事和1966年在Brookly的犹太慢性病医院在未得到病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癌的活细胞注射到老年人身上等事件引发出对人体实验的伦理讨论;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的出版,掀起了保护环境的浪潮;1973年,美国医院联合会通过了《病人权利法案》,共12条,医院要保证病人十大权利:医疗、护理、康复、转院、知情、同意、资料、保密、试验、查帐。美国的民主权利运动、个人主义、女权运动也在兴起但人们在与之平行的文化进程方面又远未跟上这些变化,这是生命伦理学为何能引起公众如此关注的一个主要原因和历史背景。
编辑推荐
《高等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材·医学伦理学》不仅适用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医疗卫生工作者、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专升本”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