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云南大学 作者:马京 页数:413
Tag标签:无
前言
1956年~1958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到上千万字的资料,撰写出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书稿,整理调查资料300余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这次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进行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先河,为民族研究搜集与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时至今日,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各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无论是进行决策的党政部门,还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界,要深入进行民族调查的愿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系统地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变化的现状,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发展的趋势,以制定出适合于各少数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和发展规划。 如何在新的时期开展民族调查,以获得开拓性的成果,这就不能囿于传统的民族调查方式,而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说,分化与整合,是当代学术研究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方面,各个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日益分化的趋势,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学科之间的整合趋势,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不断增多。
内容概要
中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从新中国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各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因为地理、历史、人文、交通、信息等原因,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各方面的发展还有待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民族村寨等各种情况的了解就成为了发展的前提!
书籍目录
与时俱进,全面了解民族地区现状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民族事业发展——在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培训会议上的讲话/云南大学党委书记 高发元教授一、日志篇1.毛南族调查组日志2.畲族调查组日志3.满族调查组日志(一)4.满族调查组日志(二)5.蒙古族调查组日志6.仡佬族调查组日志7.黎族调查组日志二、随笔篇1.与吾依村的美丽约会——柯尔克孜族调查随感2.赫哲族调查实录3.毛南族调查趣事4.美丽的罗城5.镜头散记——罗城仫佬族村寨调查纪行向铎6.乌孜别克族调查花絮王晓珠7.鲜美的蘑菇——巴扎尔湖勒村调查札记王景起8.八井畲族村调查印象记李永康9.锡伯之乡调查散记王皎10.洗澡万雪玉11.木沙村长万雪玉12.新疆纪行(一)肖迎13.新疆纪行(二)锁真东14.走过风雨拥抱阳光——新疆塔城俄罗斯族调查纪实余建忠15.静静流淌的额尔古纳河——内蒙古额尔古纳俄罗斯族调查纪实余建忠16.毅老师其人其事秦一超17.东乡人物记秦臻18.炎黄故里:积石山大墩保安村庄的历史文化观照彭博19.大墩絮语——哭泣的保安语英加布三、附录1.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和征集2.如何做好田野调查中录音、摄影及录像工作3.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领导小组名单4.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调查点一览表5.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调查人员一览表6.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遗传资源调查”采样点7.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的具体安排8.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基本情况汇总表9.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工作方案10.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调查大纲11.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语言调查大纲12.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调查统计表13.云南大学“中国民族村寨调查”大事记
章节摘录
7月30日 转眼来到这个屯里人描述为“前人李杜也疏忽,多少名山笔下无。丹青撒遍江南岸,未见巴音一帛书”的山庄已过十日。今早在村中谭会庆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访了南昌屯西南的天然屏障——龙眉山。 山中的黎明来得特别早,还不到八点,夏日的骄阳已迫不及待地崭露了头角。穿过村旁清澈得难以形容的小河和金黄得难以名状的稻田,我们就到了龙眉山脚下。远看闪着一身翠碧的秀山,临近始知荆棘密布,山路不知归处。身材精瘦却一身精干的谭老师从腰后摸出一把镰刀,挥舞几下,一条若隐若现的崎岖羊肠小道便显现出来。沿着山道迂回前进,一些黄瓜、南瓜、西红柿不时蹦入眼帘,煞是叫人喜爱。听谭老师讲,现在外面钱也不好赚,村中有位在柳州工作的工人谭合棉,因厂子不景气辞职回来养羊,羊群白天在山上放牧,晚上就关在山顶的岩洞里,这些瓜果都是他种的。早就知道毛南族同胞寸土必耕,亲眼所见仍然让人感觉新奇和震撼。途中休息几次之后,我们爬到了山上的第一个岩洞。岩洞约6米宽、10米长、3米高,由外人内渐窄,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休憩场所。谭老师说,这样的岩洞山上有很多,最大的是山顶的龙眉岩,也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他的这句话激起了大家的斗志。我们穿过荆棘,依傍岩石前进,半个小时以后,来到了龙眉山之巅——龙眉岩。岩洞约十几米高,开口原本很宽阔,但用砖垒过,现在只剩下一扇门大小的位置出入。从门口进去首先所见的是牧羊人谭合棉用柴禾给羊群扎成的床铺,床铺尽头是一个石砌的大水缸。过了水缸所处位置再往里走,是占地约200多平方米的大厅。大厅的左边是男客房,右边是女客房,客房深处,各是一个天然的弧洞,挂块帘子即成更衣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