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迎 页数:396
前言
1956年~1958年,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组织进行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到上千万字的资料,撰写出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套丛书的书稿,整理调查资料300余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即《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书》)。这次调查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和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进行大规模少数民族调查的先河,为民族研究搜集与积累了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时至今日,其成果仍然是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依据,是民族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和反复引述的基础材料。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各少数民族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无论是进行决策的党政部门,还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学术界,要深入进行民族调查的愿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级党委、政府迫切需要系统地了解少数民族发展变化的现状,深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发展的趋势,以制定出适合于各少数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民族政策和发展规划。 如何在新的时期开展民族调查,以获得开拓性的成果,这就不能囿于传统的民族调查方式,而必须有新的观念、新的方式。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说,分化与整合,是当代学术研究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方面,各个学科的发展呈现出日益分化的趋势,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学科之间的整合趋势,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不断增多。
内容概要
云南大学组织实施和新疆大学合作参与的《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维吾尔族》调查历时一个月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调查组选择中国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木苏玛村这一维吾尔族聚居村,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加以考察,以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年来,居住在古老的喀什噶尔绿洲上的维吾尔族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目前面临的机遇抵消战。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木苏玛村维吾尔族将与时俱进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 第一节 木苏玛村概况 一、自然状况 二、村名的由来 第二节 木苏玛村历史沿革 一、历史 二、族源 三、行政建制沿革第二章 生态环境 第一节 木苏玛村的地理环境、气候及地质土壤 一、地理环境 二、气候 三、地质和土壤 第二节 木苏玛村的物候、水文及自然灾害 一、物候 二、水文 三、自然灾害 第三节 木苏玛村生态环境与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二、水资源的利用 三、林木资源的利用 四、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 人口 第一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自然状况 一、人口现状 二、人口的性别状况 三、人口的年龄状况 四、人口的预期寿命 第二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素质 一、人口的身体素质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 三、人口的思想素质 第三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行业结构 第四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婚姻家庭状况 一、人口的婚姻状况 二、人口家庭状况 三、家庭的亲属称谓 第五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生育与死亡状况 一、人口的生育状况 二、人口的死亡状况 第六节 木苏玛村人口的流动状况 ……第四章 经济第五章 社会政治第六章 婚姻家庭第七章 法律第八章 文化第九章 风俗第十章 教育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第十二章 宗教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生态环境 木苏玛村位于疏附县城和吾库萨克乡政府之间,其生态环境与周边各乡村没有较大的差异。受自然、地理环境先决条件的影响,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成为木苏玛村民传统的生计方式,而水和土地则一直是决定农业及其他副业及畜牧生产命脉的重要因素。作为喀什绿洲的一个重要部分,木苏玛村农业生产的历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经过人们世世代代的开发和改造,该村已形成以农田、林地、水渠、人居、道路为主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木苏玛村的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房屋道路、宅基地用地迅速增加,给木苏玛村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调适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人、地、水的矛盾日益明显。理顺村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与基本建设,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适时引导人们开展多种经营,以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成为木苏玛村现在和将来发展的惟一选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