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6-12-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彼得·卡雷特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与别人交往时,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关注他们说了些什么,而不太关注他们是怎么说的,或者借助肢体做了些什么。如果你不相信,可以亲自做个实验:下次你的朋友参加面试回来,或者刚刚见完老板回来,问问他们当时的情况。你会发现,你的朋友说的,大多是谁谁说了些什么,却很少提及谁谁的面部表情、语调或肢体动作如何。一方面,我们不必为此大惊小怪,因为在概括会话内容方面,语言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会惊讶得目瞪口呆,因为人们之间交换的海量信息--有些学者会说多数信息--都涉及这些手势、姿态和动作,它们构成了“体态秘语”。 这种语言的某些方面是有意识的,某些方面则是无意识的。换言之,人们可能会故意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感知,也可能本来无意于此,而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作为研究“体态秘语”的学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去发现人们何时在故意操纵我们对他们的感知,何时又暴露了自己的秘密而不自知。 关注“体态秘语”,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如下教益: ◆首先,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人们的思想、情绪和意图。我们不能依靠别人在精挑细选之后告诉我们的东西,而要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去识别他们的思想、感受和计划。 ◆在很多情形下,人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无力或不愿承认它们的存在。只有密切注视他们的身体语言,我们方能洞察一切。 ◆“体态秘语”告诉我们,人们的真情实感通常表现在细节之中,表现在细微的动作、姿势、面部表情、言语和口误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细节,甚至根本没有看见这些细节。在这些泄露隐情的体态秘语中,某些体态秘语是快速一微观体态秘语(rapid-microtell),它们的出现与消失都是在瞬间完成的。 ◆为了在社交方面更有成效,我们需要更加敏锐地感知别人的需求与欲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地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 当然,“体态秘语”不仅提供了理解别人的手段,还提供了理解自己的方式。前不久,我出席一个有关身体语言的电视节目,里面有我与英国首相布莱尔握手的片断。看过那个节目的人觉得我镇定自若。但是,作为研究“体态秘语”的学者,我更了解自己。在看那个电视节目时,我注意到,在与首相握手时,我的下巴缩向了脖子。这是一个细小而微妙的动作,但它表明我在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脖子。因此,看这个节目时的感觉比拍摄时的感觉还不舒服。 所以说,“体态秘语”不仅适用于别人,还适用于你和我。我相信,在世界上所有的物种中,我们这个物种是最有趣的;我们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彼此进行交流的方式。我希望本书有助于加深对这些过程的理解。 本书即将在中国出版,你和别人将有机会阅读到它,并分享有关身体的奇妙秘密,对此我很是高兴,也深感荣幸。祝阅读愉快!
内容概要
体态秘语有时泄漏某些人连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某些体态秘语是由大脑中不自知的过程控制的,所以它们不受人的意识控制。与人们道出的感情相比,这些体态秘语能更为精确地展示他们的情绪。一边是相信某人道出的感情,一边是观察他们不自知的体态秘语,如果不得不在这两者之间做出抉择,你应该选后者。在逮些事例中,金科玉律永远是“信任体态秘语”,而不是某人的夫子自道,不是别人的闲言碎语。 体态秘语仿佛语言的构成要素,但它是极不寻常样的语言要素。这是因为,虽然我们全都能够流利地使用这种语言,但通常听不见别人说了些什么,也不理解他们的体态秘语都告诉了我们些什么东西。要想更为精通这套语言,观察必须更加细腻。只有注意对他人的所言所行,才能够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情感。全力关注体态秘语,会使我们对别人更加敏感,最终也会使我们与别人的交往更富成效。
作者简介
彼得·卡雷特英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执教和从事研究,并且是英国一档非常受欢迎的电视节目Big Brother的特邀心理分析师。他最擅长分析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虽然著作不多,却是读者甚众,口碑甚佳。本书见解独特,分析透彻,行文优美,活泼幽默,对于那些对人类本性感兴趣的读者。对于想要更多了解人类肢体语言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第一章 体态秘语第二章 支配性的体态秘语第三章 屈从性的体态秘语第四章 交谈中的体态秘语第五章 政治中的体态秘语第六章 致意中的体态秘语第七章 皇室中的体态秘语第八章 表示焦虑的体态秘语第九章 性关系中的体态秘语第十章 撒谎时的体态秘语第十一章 外国人的体态秘语第十二章 吸烟时的体态秘语第十三章 隐情大暴露注释中外人名对照表作者简介译后记
章节摘录
预示性的体态秘语 某些体态秘语是预示性的。它们会表明,某人下一步将做什么,或者对此可能怎样终结。想象这样一种情形吧:一对青年男女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女方决定,是她离开的时候了,但她并没有宣布自己就要走了,然后拔腿走人,溜之乎也。相反,她分阶段实施。为了确保不令男人尴尬,她开始做出一系列的“意向性作动”,向他表明她想离去。这些动作包括:对于自己的目光作小小的调整,以某种方式摆放自己的胳膊和腿。这些意向性信号未必是有意做出的,女方甚至没有意识到,她做出了那些动作。尽管女方发出的信号不很明显,但男方可能已经发现,并相应的改变了自己的姿势。通过回应女方发送的信号,同时了出自己的信号:他要向她表明,他理解了她的意向。他可能没有觉察到她发出的信号对他产生的影响,也没有觉察到自己是如何做出回应的。事实上,由表示要离去的体态秘语组成的全部会话,都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情形下上演的。 人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形下回应体态秘语,这样的实例还有许多。两人交谈时,其中一方或双方“映射”(mirror)对方的姿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例如,一人交叉双腿,然后转过脸去,几分钟后,她的朋友可能做出丝毫不差的动作。我们在这样模仿别人的动作时,通常会忘却自己的动作,只有在被别人指出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刚才做了些什么。打哈欠就是依据类似的原理发生的。我们都知道,打哈欠是极具传染性的,一个人打哈欠,他边上的人就很可能会亦步亦趋。研究表明,不完整的哈欠也会引起模仿,只要看到有人张嘴,或者听到打哈欠的声音,就足以令人身体力行。 我们解读别人的意向性动作的能力高度发达。我们不需要去想就可解读。我们的解读是自动的、快捷的,通常也是异常准确的。与其他生物一样,我们需要知道别人是否对我们有好感。我们不是等着看他们怎么做,而是迅速扫描他们的行为,寻找意向性动作的蛛丝马迹,因为这些意向性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他们下一步可能做什么。 意向性动作在解决对抗时发挥着核心作用。在动物世界中,动物一般用威慑性信号恐吓对手。这样,个体不必冒着受伤的危险赤膊上阵就会得其所欲。如果威慑性信号无效,身体攻击可能就难以避免。一般的假定是,使用威慑性信号的个体有可能发起攻击。不过,关于鸟类和鱼类的研究表明,威慑性信号并不必然导致攻击。在某些情形下,只是虚张声势:在某些情形下,发出威胁就足以达到目的。这项研究证明,威慑性信号并不是优秀的预报器,因为它无法准确预报,究竟谁能在对抗中大获全胜。不过,表示不确定的信号却是不错的预报器,因为这信号可以表明,哪一方不想把对抗推至下一阶段。于是,如果你想知道哪一方最有可能在对抗中获胜,你要留神那些表示撤退的体态秘语(retreat tell),而不是威慑性的体态秘语。例如,在中长跑比赛时,处于领先位置的运动员一直注视前方,这可能使其他运动员气馁,也可能无法使其他运动员气馁。不过,如果他回头观察其他运动员的位置,就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不确定性,减少获胜的机会。乔治·布什与比尔·克林顿在里士满进行电视辩论时,布什很快地看了一下手表。这个一闪而过的动作是一个表示撤退的体态秘语。它表明,布什已经感到厌倦。他不想等到辩论结束了。克林顿没有偷看手表。他不需要偷看,他居于优势地位,他想把辩论继续进行下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