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1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安云凤 编 页数:410
内容概要
教材建设是伦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和基础性的工作。20年来,在伦理学工作者的勤奋努力下,我国出版了多种版本和类型的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色,多有创新,有力地促进了伦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人们道德生活、道德关系的剧烈震荡与变革;同时,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包括伦理关系、伦理价值观念在内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作为社会道德状况理性反映的伦理学教科书,一方面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坚持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动态的反映社会现实,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内容,充实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故此,三北地区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伦理学教师团结协作编写了这本《新编现代伦理学》。本教材试图在以下两方面有所创新:其一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科学地总结和反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新的道德关系、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反映科技时代应用伦理学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以期更新教材内容,吸收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二是每一章结合教学内容选择1-2个典型事例或案例,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增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伦理学概述第一节 伦理学与道德一、伦理与道德二、伦理学的社会价值第二节 现代伦理学概况一、现代伦理学类型二、现代应用伦理学第三节 伦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二、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三、伦理学的特殊方法第二章 道德的本质和社会作用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一、诸种道德本质论二、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本质论三、经济体制改革与道德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与道德一、伦理史上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与道德发展关系的不同观点二、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与道德发展的辩证关系三、现代新科技与道德的发展第三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作用一、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二、道德的基本功能三、道德的社会作用第三章 道德与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关系第一节 道德与政治一、道德与政治的交互关系二、社会主义国家的道德与政治第二节 道德与法律一、道德与法律的交互关系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第三节 道德与文艺一、道德与文艺的交互关系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与文艺第四节 道德与宗教一、道德与宗教的交互关系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与宗教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一、关于道德起源问题的纷争二、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起源论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类型一、原始社会的道德二、奴隶社会的道德三、封建社会的道德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第三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一、评判道德进步的标准二、道德发展的规律性第五章 道德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第七章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基本原则第八章 社会生活三大领域的道德要求第十一章 道德价值与道德评价第十二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唯物史观运用于道德研究,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提出了关于道德的科学定义: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成分,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科学定义,揭示了道德的本质与根源,指出了道德在调整人们利益关系时的特殊性,同时也说明了道德复杂多重的内部构成。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科学定义,说明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种主观意识,又是一种客观要求;既包含着理论内容,又包含着实践内容,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这一科学定义廓清了以往关于道德规定的错误观点,为道德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正确方向。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以“实践一一精神”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道德具有多重的内部结构成分,是由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道德活动现象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道德意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认识,是人们在道德活动中具有善恶价值取向的心理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和。道德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具有善恶意义,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评价的人际关系,它反映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特定的利益关系。道德意识是对道德关系的认识、感受和理论思考,它包括心理意识和道德理论两个方面。道德心理意识是指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心理活动过程。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