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丕安 页数:5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沈丕安教授主编的以补益中药为主,结合临床运用的中医中药著作。 全书共计158味药,分八章:前四章是按传统分类的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并且着重撰写了这类中药主要的共同作用与临床运用;后四章为安神补脑药、降脂减肥药、护肤美容药、壮骨补钙药’本书是集民间和市场的需要而撰写,这是按一种新型的中药分类方法而精心编写的。 中医传统理论,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运用体会,这种三结合方式的新颖形式和内容的撰写,属于国内首创的有所突破的中药著作。 本书适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教学和科研人员学习参考,也可给中医中药、食疗药膳爱好者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沈丕安,男,1937年12月生。上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名中医。
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即在其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上海市名老中医沈丕安研究工作室主任,上海市中医特色学科红斑狼疮专科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药膳协会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保健局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1医院顾问,奥地利Diakonissen医院顾问;曾任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肿瘤科主任、风湿病科主任、食疗研究室主任等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美国旧金山市政府颁发、市长威利·布朗签署的荣誉奖状。
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四十余年,在研究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方面,完成了养阴清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汤(痹病一号合剂)、类风湿关节炎中成药系列、降脂剂、舒肝祛脂胶囊等局级、市级、部级课题多项。曾获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与江西省合作所研制的宁红保健茶为我国第一代减肥茶,获国家科委成果金奖。
发表各类中医药论文八十余篇,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的著作有《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现代中医免疫病学》、《虚弱的药补与食补》、《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中药不良反应与临床》、《家庭常用人参事典》、《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临床胃肠病学》、《痹病论治学》、《临床中医内科学》、《实用抗癌药物手册》、《中国食疗学》等十多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补气健脾药与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参三七 绞股蓝 太子参 黄芪 灵芝 白术 苍术 黄精 茯苓 猪苓 山药 芡实 扁豆 薏苡仁 甘草 红枣 饴糖 蜂蜜 蜂胶 松花粉等花粉 五加皮、刺五加和香加皮 棉花根和棉花籽第二章 补血养血药与促进造血 当归 熟地黄 何首乌 阿胶 黄明胶 白芍药 女贞子 山茱萸 桑椹子 鸡血藤 龙眼肉 茜草第三章 养阴生津药与补养五脏和促进分泌 生地黄 玄参 麦门冬 天门冬 北沙参 南沙参 枸杞子 石斛与枫斗 玉竹 天花粉 旱莲草 龟甲与龟甲胶 鳖甲与鳖甲胶 知母 芦根 白茅根 山海螺 珠儿参 麦斛 百合 银耳 燕窝 楮实子与楮树浆第四章 补肾壮阳药与增强内分泌 鹿茸、鹿角、鹿角胶和鹿角霜 淫羊藿 仙茅 巴戟天 肉苁蓉 锁阳 补骨脂 菟丝子 杜仲 紫河车(坎炁) 蛤蚧 冬虫夏草 蛇床子 韭子与韭菜 阳起石 薜荔果 沙苑子 白蒺藜 海马 海狗肾 牛鞭子 狗鞭子 鱼鳔与鱼鳔胶 哈士蟆油 蜂王浆 麝香第五章 补神安神药与调节脑功能 天麻 珍珠粉和珍珠母 羚羊角 琥珀 僵蚕和僵蛹 蝉蜕 酸枣仁 柏子仁 夜交藤 合欢皮和合欢花 远志 龙骨和龙齿 石菖蒲 五味子 小麦与浮小麦 秫米 郁李仁第六章 降脂减肥药 赤豆 莲子和莲子心 山楂 木瓜 冬瓜、冬瓜皮和冬瓜籽 菊花 金银花 地骨皮 决明子 虎杖 丹参 赤芍药 牡丹皮 徐长卿 郁金 姜黄 红花 西红花 蒲黄 海藻 昆布 陈皮 薤白 瓜蒌 莱菔子 苦丁茶 银杏叶 马齿苋 泽泻 芦笋 大蒜 麦芽 玉米须第七章 护肤美容药 绿豆与绿豆衣 黑大豆 豆豉 茉莉花 玫瑰花 代代花 桑叶 葛根 积雪草 水牛角 牛膝 地肤子 白花蛇 乌梢蛇 胡桃仁 黑芝麻第八章 补骨补钙药与调节钙磷代谢 石膏 接骨木和蒴藿 蒴藿 续断 狗脊 骨碎补 石决明 牡蛎 狗骨 菝葜第九章 补益药总结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补气健脾药与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 气虚不足、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脾肾两亏是许多亚健康的中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的常见证型,尤其是免疫功能减退而低下者与免疫缺陷病患者,气虚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虚脾虚有以下十大临床表现: 1)正常人和亚健康中老年人,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体质虚弱,经常容易感冒感染,疲劳、乏力、出汗、畏风。中医称气虚卫外不固。 2)反复高热、时间较长、困倦乏力、恶风畏冷。中医称气虚发热。 3)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气短、面色不华,中医称心脾气虚。 4)每日经常大便数次或有时便秘、腹胀、食欲不良,或口淡乏味、消瘦、乏力。中医称脾胃虚弱,气滞湿阻。 5)长期咳嗽、痰多或泡沫痰、行走气急,中医称肺脾气虚。 6)慢性肾病出现多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腹水。中医称脾肾两虚。 7)慢性肝病、面色萎黄、两胁胀痛、神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中医称肝脾两虚。 8)贫血或白细胞低下,或使用化疗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多次后,感到严重乏力、白细胞低下、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中医称气血两虚。 9)免疫功能低下的免疫缺陷病,如肿瘤及其手术后或化疗后,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医称气血两虚,脾肾两虚。 10)长期患病出现乏力、疲劳、面色不华、水肿甚而腹水、小便泡沫、大便溏薄、四肢不温、甚而畏冷、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补体、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均低下等,中医称阴阳气血俱虚、五脏俱损。 益气健脾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有益气为主的中药与健脾的中药,二者常通用。包括补中益气、益气健脾、益气生血、益气利水、益气固表、益气退热,健脾和胃、健脾化湿、健脾补肾、大补元气等治法。 益气健脾的中药据现代研究具有共同的特性,具有相类似的化学成分与相同的药理作用。此外,每一味中药还含有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这是每一味中药的个性。 (一)相似的化学成分 皂苷类多糖类这两类成分是补气健脾中药的主要物质基础,是补气健脾药的共性。但每一味药的皂苷、多糖其结构有所不同,这是每一味药的个性。 1.皂苷类 有人参皂苷、党参皂苷、三七皂苷、黄芪皂苷、黄精皂苷、山药皂苷、甘草皂苷等。这也是这类中药煎煮时上泛泡沫的物质。 ……
编辑推荐
《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补气健脾药与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补血养血药与促进造血、养阴生津药与补养五脏和促进分泌、补肾壮阳药与增强内分泌、补神安神药与调节脑功能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