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作者:陆国才,袁伯俊 编 页数:342
前言
呼吸系统毒理学包括非临床呼吸系统毒理学研究和临床呼吸系统毒理学研究,是研究呼吸系统毒物对生物体如何产生毒性作用的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本书介绍了呼吸系统毒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呼吸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等,重点介绍了呼吸系统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作用于呼吸系统的常见药物和毒物,尤其对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作了详细介绍。此外,还综合介绍了国外最新进展和动态。希望本书对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质量,尤其是呼吸系统相关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提高有所促进。 参与编写的主要人员虽然都是国内长期从事毒理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科技骨干,当中融注了我们的亲身实践经验和体会,但我们知识有限,实践经验尚需总结和升华,故书中疏漏和缺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全面介绍了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方法。主要内容有:呼吸系统毒理学概述;呼吸系统解剖学基础;呼吸系统生理学基础;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呼吸系统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与毒物;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等。 《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可供新药研发人员、呼吸系统专科医生、药物毒理学和其他毒理学研究人员、研究生、学生等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袁伯俊,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QA主任,博士生导师,1943年2月生,1965年入伍,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毕业于南京药学院,任白城321医院药局药师、副主任。1979年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生。1989年任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主任。从事新药药理和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军和上海市新药评审专家,中国药理学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新药杂志》、《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委,《新药研究的基础与实践》主编。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主编《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实践》、《新药评价基础与实践》及研究生专用教材《新药评价基础》3部专著。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陆国才,男,1965年12月生,江苏江阴人,汉族。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后在第二军医大学新药评价中心工作至今。1996-1999年攻读药理学硕士。2007年开始攻读药理学博士。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7年获教授资格。现为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新药评价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全军新药审评专家,上海市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和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上海市药理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硕士生导师。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新药临床前药理毒理学评价工作。工作上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共主持完成了40多个新药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申报工作。这些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大、小鼠,犬、猴等)、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犬、猴)、安全药理学试验、过敏试验、溶血试验、刺激试验等。近15个新药已通过国家评审进行临床试验,1个已获得新药证书,其余的已上报待审批或准备申报中。主持军队重大专项课1项,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课题等项目的研究。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多次参加全国新药审评会,参加指导原则的制订。共发表文章81篇,其中论著59篇,SCI收录6篇,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共42篇(其中SCI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协助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主编或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4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呼吸系统中毒及毒物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毒物的分类第三节 毒物的毒性作用及分类第四节 毒物代谢动力学第五节 毒物的毒作用机制第六节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第二章 呼吸系统解剖学基础第一节 呼吸道第二节 肺第三节 胸膜与纵隔第三章 呼吸系统生理学基础第一节 肺通气第二节 肺换气第三节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体液中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第四章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第一节 动物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特点第二节 动物呼吸系统的主要毒性病理学变化第三节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研究方法第四节 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要点第五节 呼吸系统毒性反应及评价第五章 呼吸系统中毒临床诊断与治疗第一节 总论第二节 中毒性肺水肿第三节 中毒性呼吸衰竭第四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五节 呼吸、心跳骤停第六节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第七节 肺癌第八节 肺尘埃沉着病第六章 呼吸系统药物与毒物第一节 呼吸系统常用药物第二节 呼吸系统药物中毒与常见毒物第三节 致呼吸系统中毒的中药第七章 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第一节 呼吸系统毒性概述第二节 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方法第三节 抗肺尘埃沉着病药物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第四节 结果与评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呼吸系统中毒及毒物的基本概念 某些物质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黏膜等接触机体或进入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与组织细胞成分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持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这一过程称为中毒(poisonin9或intoxication)。毒物引起呼吸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过程称为呼吸系统中毒(respiratory poisonin9或respiratory intoxic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化学物质越来越多。据欧洲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估计,有5 000~10 000种化学毒物在市场上销售。全世界由于各种事故和职业危害而中毒死亡者数以百万计,经济损失5 000亿美元以上。如:1968年日本九州市在生产米糠油过程中混人多氯联苯,民众食后发生中毒,实际受害者达13 000人;l972年河北某工厂加工硝酸铵,不慎发生火灾,约2 500人发生急性氮氧化物中毒;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发生重大沙林毒气中毒事件,约5 500人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氯气、硫化氢、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等,仍是当今危害性很大的毒物。从发展趋势来看,不论是生活性中毒,还是职业性中毒,新毒物的中毒都大大增加了。如新除草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新杀鼠药、地西泮(安定)类药、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工业塑料发泡剂中毒,以及化学性食物中毒等明显增加。对这些中毒患者的救治是医疗救护工作中更加艰巨的任务。 在短时间内,一次性经呼吸道吸入、经口摄入或经皮肤吸收比较大量的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在较长时间中,如数月、数年,比较少量的毒物接触或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介于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之间的,称为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但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三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编辑推荐
《呼吸系统毒理学基础与临床》介绍了呼吸系统毒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呼吸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生理学、呼吸系统毒性病理学等,重点介绍了呼吸系统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作用于呼吸系统的常见药物和毒物,尤其对呼吸系统毒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作了详细介绍。此外,还综合介绍了国外最新进展和动态。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