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国维 页数:311 字数:23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近代中国的著名学者,王国维(1877-1927)驰骋文史哲诸领域数十载,既是我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评述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并确立了许多较为系统的近代史学标准和方法。他的一生,大致历经了早期的康德等西方哲学思想研究、中期的宋元文学研究以及后期的中国古史研究三个阶段,均创获巨大。尤其是在中国古研究方面,他以“二重证据法”为指导,更是成果累累,誉满学界。时人曾称王国维是“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梁启超则盛赞他是“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作者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他中过秀才,早年学习英、日文,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其成果在我国近代文化学术事业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后以清室遗老自居。1913年起转治经史之学,专攻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先后致力于历代古器物、甲骨金文、齐鲁封泥、汉魏碑刻、汉晋简牍、敦煌唐写经、西北地理、殷周秦汉古史和蒙古史等等的考释研究,还做了很多古籍的校勘注疏工作。他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多能发前人所未发,对史学界有开一代学风的影响,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给中国知识界留下了深深的颤栗和遗憾,也留下了难解之谜。
王国维的学术著作,以史学为最多,文学为最深,文字学为最基本,并涉及其他许多方面。换言之,其殷周制度史、宋元戏曲史、古文字学等方面的成就,都是空前而超过了同时代学者的。
书籍目录
戏曲考源古剧脚色考古剧之结构元剧之时地元展之文章元南戏之文章录曲馀谈优语录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韦庄的《秦妇吟》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殷周制度论《周书·顾命》考《周书·顾命》后考陈宝说秦都邑考秦郡考汉郡考(上)汉郡考(下)汉郡考(上)汉郡考(下)西胡续考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见之学问论性释理原命《国学丛刊》序《流沙坠简》序东山杂记(节录)王国维生平及著作年表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丛书作者均为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国学大师、西方哲学大师、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及作品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快读文化"风靡的今天推出此套丛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丛书策划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它既不同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全本译出,又不同于一些出版社所出的评价类图书只有评价而无原文等特点。编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大量全部著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比较和筛选,将最经典、可读性最强的内容选出,每位大师一本,每本都有导读式前言、附编年本生平及著作年表,注释精当,以期达到"普及"、"启蒙"之目的。读者可择己所好、择己所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阅读大师、了解大师。 本丛书装帧典雅,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前五本出版后曾荣获2002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装帧设计金奖。
编辑推荐
本丛书作者均为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国学大师、西方哲学大师、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及作品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快读文化"风靡的今天推出此套丛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丛书策划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它既不同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全本译出,又不同于一些出版社所出的评价类图书只有评价而无原文等特点。编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大量全部著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比较和筛选,将最经典、可读性最强的内容选出,每位大师一本,每本都有导读式前言、附编年本生平及著作年表,注释精当,以期达到"普及"、"启蒙"之目的。读者可择己所好、择己所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阅读大师、了解大师。 本丛书装帧典雅,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前五本出版后曾荣获2002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装帧设计金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