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经典文存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颉刚 编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于二十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而言,顾颉刚的出现,可以说是具有某种十分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位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顾颉刚不仅在古史研究上取得了非凡成就,提出了“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重要学说,而且还将自己在史学上创见运用到民俗学领域之中,并进而创建了极为重要的“演变法则”,使这一法则成为整个民俗研究中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方法。这种历史与民俗的互动性研究思路,使得顾颉刚无论在古史研究领域还是在民俗研究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历史与民俗学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其实在顾颉刚的学术思想中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他着力研究孟姜女故事,主要目的就是“为研究古史方法举旁证的例”。其研究结果也表明,一切传说中记载的古史现象都是不可信的。他的这种新疑古派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民间文艺进行动态考察的眼光,都曾给后人以巨大影响。特别是他在研究中所涉及到一些神州中的人物和事件,至今仍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课题。我们编选的这本《顾颉刚经典文存》,是从顾颉刚已出版的全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偏重于古史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论述与思考,它可以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提供一面思考的镜子。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现代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想的影响,从二十年代起即从事中国历史和古代文献典籍的研究和辨伪工作。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近代西方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箱。与钱玄同等发起并主持了古史辨伪的大讨论,又广集当时的研究成果编成《古史辨》八册,形成了“古史辨”派。顾颉刚在其研究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期越长,周代时最古的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朝有三皇,汉代以后有盘古,古史系统的形成,主要出于战国到西汉的儒家之手。他以疑古辨伪的态度考察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指出孔子的“正乐”与社会上没有关系,批评梁启超把孔子说得太完美;断定六经决非孔子“托古”的著作,六经没有太大的信史价值,也无哲理和政论的价值;否定了儒家利用六经(尤其是利用《尚书》)编成的整个古史系统。又提出,必须打破中国古代民族只有一个、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以及古史人化、古代是黄金时代等观念。这些观点今天看来虽不尽正确,但在当时却具有反封建、反对经学偶像的意义。
  顾颉刚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等。

书籍目录

中国近来学术思想界的变迁观中国古代史述略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阴阳五行说及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封禅说神仙说与方士汉代受命改制的鼓吹与其实现灾异说和西汉的国运尊儒学而黜百家经书的编定与增加经学的今古文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本丛书作者均为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国学大师、西方哲学大师、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及作品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快读文化"风靡的今天推出此套丛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丛书策划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它既不同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全本译出,又不同于一些出版社所出的评价类图书只有评价而无原文等特点。编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大量全部著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比较和筛选,将最经典、可读性最强的内容选出,每位大师一本,每本都有导读式前言、附编年本生平及著作年表,注释精当,以期达到"普及"、"启蒙"之目的。读者可择己所好、择己所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阅读大师、了解大师。   本丛书装帧典雅,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前五本出版后曾荣获2002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装帧设计金奖。

编辑推荐

  本丛书作者均为为人类文明作出过突出贡献国学大师、西方哲学大师、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及作品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快读文化”风靡的今天推出此套丛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本丛书策划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它既不同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的全本译出,又不同于一些出版社所出的评价类图书只有评价而无原文等特点。编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大量全部著作的基础上,经反复比较和筛选,将最经典、可读性最强的内容选出,每位大师一本,每本都有导读式前言、附编年本生平及著作年表,注释精当,以期达到“普及”、“启蒙”之目的。读者可择己所好、择己所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阅读大师、了解大师。   本丛书装帧典雅,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前五本出版后曾荣获2002年全国大学出版社图书装帧设计金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顾颉刚经典文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真正的大家,博大精深,近千年来有可能搞清古史第一人。

    文笔简练,不会让初学者看不懂。

    可以结合那本篡改不像样的《顾颉刚自述》,了解老先生生平。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   顾颉刚先生的文章和为人都是没话说的,只要认真看过他的文章,应该是无人不佩服的。那样的一个时代,仿佛已经浓缩了几个时代的精华,一并绽放,炫目得无以复加,使得我们后来人唯有诚恐不安,五体投地。写文章装腔作势和故弄玄虚并不难,难的是深入浅出、以小见大。顾颉刚先生的每篇文章都是这么写成的,谁都能多少看懂,既不乏趣味性,而想完全明白透彻,却又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广泛的阅读基础。谈到这本书本身也是很不错的,虽然和先生的许多其他书有重复的地方,但在版本上也是有不同的,特别是有些先生的小文章,其他书中多未收入,这本书正好是一个补充。尤其是《孟姜女故事的转变》集中体现了先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文集侧重于古史学和民俗学方面的论述和思考,从中可以学到科学的方法。
  •   还没有拜读顾颉刚先生的作品,之前接触过不少他的短文,对于史学研究有一定帮助
  •   顾颉刚先生的著作,值得一看
  •   做学问的态度!大师没有了!
  •   其中一文,是分析孟姜女故事演变的,深入浅出,言之有据。那时候没有电脑,搜集这么多资料可不容易啊。
  •   拜读了顾先生的文章后,方知我辈的肤浅。
    我实在是没有资格评论的,只是很喜欢读顾先生的书。
    第一次买顾先生的书拿到手真的是惊喜,原来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可以在他的书里找到答案。
  •   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
  •   尚未仔细阅读,但大致看了下,能增长不少知识。容自己阅读后再汇报。
  •   顾老前辈的书就是经典啊!!!
  •   服务产品均好
  •   喜欢它的封面设计,想安心读书。
  •   从图书馆先看了一遍,很感慨几十年前的人和现在竟然有同样的困惑,看得还比现在透彻。
  •   是本好书慢慢看买了不少一次。
  •   《孟姜女》篇,居然是他那么年青时写的。我们现在的大学里,学了什么呀!

    八卦一下,为什么鲁迅同学对他那么不喜欢呢?顾同学一辈子也没弄明白。

    印刷一般。
  •   顾先生是我一直非常敬仰的上古史大家之一,上大出版社的这本顾先生的集子应该说实在有限的篇幅里集中了先生的一些代表性文章,价格合适、印刷精美、拿在手中很有感觉。今年是顾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听说顾先生的全集要出版了,急切期盼!
  •   书比较喜欢。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大家风范。半价还凑合吧
  •   老先生治学严谨,成果卓著
  •   历久而弥新。
  •   受益。古代史这样一来,越说越乱,但仍感到很可贵。
  •   从当当买的书多次是这种情况,封皮很脏,或者有破损,比卓*越库房管理差很多,希望改进。
  •   读此书,虽非高人,其胜似高人,或可成今后之高人。何解?此因顾老学术之高深,影响之博广,盖弗一般学者所具。
  •   纸张印刷内容都很不错,淡黄纸张,黑字略闪油墨,大家之作。不过是一些论文讲演的综合。
  •   纸质挺好,封面也整洁簇新,不像同张订单的其他书那样满是灰尘。内容还未细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