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07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版社 作者:马学良
Tag标签:无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和属性
一、语言的本质
二、语言的传承性
三、语言的约定俗成性
四、语言的文化性
五、语言的开放性
六、语言的模糊性
七、语言的表象性
第二节 语言的共性和类型
一、语言的共性
二、语言的类型
第三节 语言与思维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二、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
三、思维的共通性和语言的民族性
第四节 语言研究与语言科学
一、传统语文学与现代语言学
二、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三、语言学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
一、语音和声音
二、语音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三、语音的功能性和结构性
第二节 语音学
一、语音学的分类和发展
二、中国的语音学
第三节 实验语音学
一、实验语音学和普通语音学
二、实验语音学的发展
三、中国的实验语音学
第四节 音位学
一、音位与语音的系统性
二、音位学的流派
第五节 音系学
一、音系学和音位学
二、音系学的发展
三、中国的音系学
第六节 音韵学
一、音韵学和音系学
二、音韵学的理论和方法
三、音韵学的标音
四、音韵学的贡献
第七节 语音的结构和系统
一、层次性特征
二、配列性特征
三、区别性特征
第八节 语音系统的分析方法
一、三种分析方法
二、汉藏语言的声韵调分析法
三、音系学中的音位分析
第三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二、语法学
第二节 词的结构和构词法
一、语素
二、词和构词法
第三节 构形法和语法范畴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
二、构形手段
三、语法范畴
第四节 词类
一、怎样划分词类
二、词的分类
第五节 句法结构
一、句子
二、线性和层级性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
四、单句和复句
第六节 句法手段
一、虚词
二、语序
三、一致关系和支配关系
四、停顿和语调
五、语境
第四章 语义与语义学
第一节 语义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传统语义学
一、语义和语音的关系
二、语义的分类
三、语义的性质
四、语义关系
第三节 现代语义学
一、语义单位
二、义素分析法
三、语义的聚合――语义场
四、语义的组合
五、语境和语义
第五章 词汇
第一节 词汇的性质及其成分
一、词
二、词素
三、熟语
第二节 词汇体系
一、词汇层
二、词汇的类聚
三、词的结构类型
第三节 词汇的发展演变
一、新词的增加
二、旧词的淘汰
三、词义的增减
第四节 词典
一、词典的类型
二、词典编纂法
第六章 语言的历史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语言的历史和历史语言学
一、语言的历史
二、历史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历史比较法
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回顾
二、历史比较法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内部拟测法
一、内部拟测法的理论基础
二、内部拟测法
第四节 语言扩散理论
一、语言的扩散和波浪说
二、方言地理学
三、词汇扩散理论
第五节 语言变异理论
一、语言“有序异质”说
二、语言变异的表现
三、语言变异的原因
四、语言变异与语言演变的关系
第六节 语言年代学
一、语言年代学产生的背景和依据
二、语言年代学的统计方法
第七节 中国语言的系属问题
一、汉藏语言的系属问题
二、阿尔泰语言的系属问题
第七章 语言与社会
第一节 语言的存在形式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
二、语言在社会中存在的形式
第二节 语言和民族
一、语言的民族性和民族的语言标志
二、民族语言使用的复杂性
三、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
四、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五、民族语言的丰富发展和衰微
第三节 语言和方言
一、语言和方言的识别
二、方言的发生、发展和消亡
三、划分方言的标准
四、中国的语言识别和方言研究
第四节 族际共同语和民族语
一、族际共同语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二、族际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三、族际共同语和民族语的关系
四、族际共同语和国语
五、中国族际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 语言影响和语言融合
一、语言影响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二、语言融合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三、语言影响和语言融合的关系
四、语言的影响、融合和语言的发展
第六节 语言的兼用和换用
一、语言的兼用
二、语言的换用
第七节 双语和双语制
一、双语的性质、特点和种类
二、双语的形成和发展
三、双语和双语制的关系
四、双语和双言、多语和多言
五、双语与语言的影响和融合
六、中国的双语现象和双语研究
第八节 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
一、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语言和文化
第一节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语言谱系、类型和文化类型的关系
第四节 语言结构与文化的关系
一、词汇 词义与文化的关系
二、语音与文化的关系
三、语法与文化的关系
第五节 双语与双文化
第九章 语言和文字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字的性质
二、文字的作用
第二节 文字的产生和类型
一、文字的起源
二、文字的类型
三、字母的源流
第三节 中国的文字问题
一、文字的使用与发展
二、方言文字的发展问题
三、文字的创制与改革
第十章 语言调查和科学分析方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熟练音标
三、准备工作
四、调查方法
第三节 语言科学分析法
一、占有材料
二、总结经验教训
三、从方言材料入手
四、制作词汇表
五、准确记音
六、语言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