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马立骥
前言
目前,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有争议。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心理测验的概念已经十分成熟,心理测验学是事实上的独立的心理学分支。20世纪50年代开始,精神科治疗的长足进步要求精确的诊断和疗效评定,直接导致像结构化诊断性晤谈、症状评定量表、工作用和研究用诊断标准的发展。这些和传统的心理测验一样,都是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心理属性加以量化,但与传统心理测验又有明显不同,它们不是“测验”,而是评定。另一个概念是心理测量,不言而喻,心理测验应该是“测量”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目前,以“心理测验(学)”和“心理测量(学)”为题的书或期刊同时存在,虽然前者偏重于测验的编制、实施及质量分析,后者偏重于测量学基础.但它们的内容越来越相同,都是以传统测验为主,也有症状评定和观察报告等内容。以“评定”或“评估”及类似词汇为题的书也日渐多起来,它们主要涉及精神科症状评定和诊断标准。我们认为,心理测量的概念包括了所有对心理属性的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直接使用“测量”一词未免有失对心理属性进行定量的特殊性,而心理测验的概念比较褊狭,把大量的“评定”包括进去似有不妥,所以,我们用“心理评估学”一词作为书名,用来包括所有对心理属性的定量化测量的理论和方法,测验只是评估的一种特例。1993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成立时也没有提出“心理评估学”这一概念。考虑到概念上变化的这些过程,很多用语已经形成习惯,所以本书并未严格区分测量、测验和评估这三个概念,有时三者完全同义。书中“心理评估原理”一章基本上只包括了心理测验原理。 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其实还没有公认的确切定义。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carr,1985)一书首先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心理评估, 后来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Wetzler M.M Katz,1989)一书就专门讨论了心理评估。Advances in Psycho1ogical Assessment-Volume 7(P.mcreynolds,et.,1990)较为详细地讨论了人格纬度、社会角色与人际模式、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焦虑抑郁(儿童)等等的评估。1989年.APA发行心理评估杂志。虽然如此,他们都没有给心理评估一个很学术化的定义。从这些书的内容来看,它们实质上把心理评估用来指通过结构化访谈对心理特征的评定。
内容概要
我们对心理评估的概念的描述是:心理评估是指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人的心理特征用数字加以确定。其中有三个要素,一是心理特征,是评估的目标和或称为等测量性;二是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方法包括观察、访谈、问卷、评定等,基本的心理学原理是刺激一反应的行为学原理,通过些原理和方法收集到待测属性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称之为行为样本,通过分析行为样本确定待测属性的值;三是名称或数字,表示评估的结果,说明了待测属性的类别、大别、顺序、轻重等。不同的评估,其刺激种类、结构、呈现方式、心理活动的种类、行为样本的大小等都不相同。 上述讨论已经表明,本书的目的是比较全面地介绍关于心理属性或心理话动的定量化测量的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传统测验理论、测验工具常用的评定量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主理评估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心理评估学的概念 第三节 心理评估的方法与任务 思考题第二章 心理评估的原理 第一节 测量学基础与心理评估的特点 第二节 随机误差理论 第三节 概化理论简介 第四节 项目反应理论简介 第五节 心理评估的行为学原理 第六节 心理评估的结果解释 思考题第三章 信度 第一节 信度概述 第二节 信度的种类和计算 第三节 影响信度的因素 思考题第四章 效度 第一节 效度概述 第二节 效度的种类和计算 第三节 影响诳度的因素 思考题第五章 项目分析 第一节 难度 第二节 区分度 第三节 项目分析和特殊问题 思考题第六章 心理评估的编制 第一节 确定评估的目的行为样本 第二节 评估形工素材 第三节 试验性评估、质量分析与标准化 第四节 评估手册 思考题第七章 心理评估的实施 第一节 心理评估中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第二节 主试、评估情境和被试的非目标因素对评估的影响 第三节 实施步骤 思考题第八章 症状评定量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用症状评定量表 思考题第九章 智力测验与评估 第一节 智力的概念和智力单位 第二节 比奈系列智力测验简介……第十章 成就及能力倾向测验与评估第十一章 人格测验与评估第十二章 兴趣、态度及价值观的测理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节测量学基础与心理评估的特点一、测量学基础 物理学的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对所观测事物的属性用数字或名称加以确定。 测量包括三个元素:所观测事物的属性、数字或名称、法则。事物的属性是测量的目标,常常称之为“待测属性”,它回答了“测量什么”的问题,例如,物体的长度、重量、颜色等。数字或名称代表了观测对象属性的值,它可以是数量的,也可以是符号或名称的,它回答了“测量结果是什么”的问题,例如,5米、3公斤等。法则就是测量及其结果变换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也就是获得数字或名称所依据的原理以及对测量结果进行转换的规则,它回答了“如何测量”的问题,例如,称重量所依据的是杠杆原理、测体温所依据的是热胀冷缩的规律。 测量具备两个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是测量和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是待测属性本身具有的一个值,是客观存在的,如重量、长度等都以零点为参照点,测量结果为零表示什么都测不到。另一种是相对零点,如海拔是以东海平面为相对零点,摄氏温度是以冰点为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 单位是测量精确性的重要指标。理想的单位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都相同,没有歧义;二是相邻两单位间的差值恒等。 两要素的不同,构成不同的测量系统或水平。本章介绍四种测量水平:分类水平、顺序水平、间隔水平和比例水平。事物的待测属性的全部可能值及其单位称为“量表”。相应地,将四种测量水平所得的值分别称为“分类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不同的测量水平所允许的对测量结果(观测值)的运算不同。 (一)分类量表或命名量表 这是最低水平的测量。这种测量将待测属性简单地给予命名或分类,量表的所有可能值是一组名称或符号。当然,这些符号可以是数字,但它们不具备数的含义,仅仅是名称或标志而已。例如,正常人的性别,其所有取值只有两个:男和女,或者用其他符号如male和female或“1”和“2”来表示。再如,身份证号码、汽车牌照等。 在分类量表中,测量的结果是把一组观测对象按给定的属性分成互斥的子类。量表中各值的关系是等价关系,即任何一个子类在所观测的属性方面是等价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