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1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瑶/张伯华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心身医学是应用“心身相关”原理,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广泛引起我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它强调“心身统一”的整体观,摒弃过去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偏离人性的、狭隘的、片面的医学观。要求在医疗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综合以及多元化的角度来认识健康和疾病,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教学及科研。 本教材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临床专家的医疗经验,着重从临床角度出发,目的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心身相关”理论,并灵活运用于医疗实践。在编写过程中,努力遵循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力求做到:体系规范,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适用性强,便于掌握。此教材适用于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临床各科医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健康概念与疾病观 第二节 心身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中医对心身医学的认识 第四节 心身医学的研究范畴第二章 心身疾病概述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心身相关的生理、病理学理论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第三章 心身疾病的诊断 第一节 心疾病的诊断程序 第二节 心理测验与量表在心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相关因素评定第四章 心身疾病的治疗 第一节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 第二节 生物反馈疗法 第三节 药物辅助治疗 第四节 中医中药疗法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疾病 第二节 高血压病 第三节 心律失常第六章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第二节 应激性溃疡 第三节 肠道易激综合征 第四节 慢性胰腺炎第七章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糖尿病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三节 神经性厌食症 第四节 肥胖症第八章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中风 第三节 老年性痴呆第九章 妇产科心身疾病 第一节 与月经相关的疾病 第二节 与妊娠、分娩、流产相关的疾病 第三节 与围绝经期相关的疾病……第十章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第十一章 儿科心身疾病第十二章 皮肤科心身疾病第十三章 眼耳鼻喉腔心身疾病第十四章 性与生殖殖功能障碍第十五章 感染性疾病与心身障碍第十六章 癌症与艾滋病第十七章 其他心身问题附录英汉索引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二)人和社会和谐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不仅是一个生物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沐浴在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网中。从两人社会的夫妻关系到与子女构筑的核心型家庭关系,以及家人、亲人,继而再扩大到同事、邻居、集体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也同样对其个体的心、身健康产生影响,个体必须和其交往的人保持和谐的关系。另外,由于周围自然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同时在研究个体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这一观点和医学中的系统思想是类似的,即把人当作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来看待。个体的人既是整体,也是整体的一部分。 (三)认知和自我评价作用的观点 社会因素能影响健康或导致疾病,不完全取决于社会因素的性质和意义,还取决于个体对来自社会因素的刺激的认知和评价,有时后者占主导地位。例如,工作上发生重大失误、高考落榜、婚变等不幸事件,对某些人来说,可引起极大悲伤,甚至绝望,从而一蹶不振,成为重大精神创伤而损害健康;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却能从中吸取教训,重整旗鼓,成为奋发图强的动力。可见,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才能引起心身方面的反应,这些社会因素也必须成为心理刺激后才能对健康或疾病发生影响。 (四)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个体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对外界事物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反应模式,构成了相对稳定的个性(人格)特征。这些模式和特点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物的交往中,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其中,心理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使个体行为与外界保持相对和谐一致的主要因素,是个体保持健康和抵御疾病的重要力量。 健康和疾病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统一体。从疾病最严重状态到健康最顶峰状态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它处于经常变化而非绝对静止状态,并呈现不同层次的适应水平。如果个体与环境保持正常的适应,就意味着正常的健康,如果适应良好,就健康良好,反之,则陷入疾病的状态。 上述四个观点说明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要使一个人自身各个系统器官的生理活动和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保持高度的适应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来实现的。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对外界社会三者之间能够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就意味着健康,如果三者之中任何一方出了问题,破坏了平衡就意味着产生了疾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