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训练计划

出版时间:1999-09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作者:田麦久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田麦久博士
田麦久(TIAN,Maijiu),1940年7月19日生。山东青岛人。1961
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本科,1964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部,1982年4
月获联邦德国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
学社中央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体育大学副校
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发展战
略研究会常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
从事运动训练理论及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提出并主持
建立项群训练理论、翼项系数理论及绵缓健身运动理论。著有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论运动训练过程》、《论周期性耐力项
目的多种竞速能力》、《论运动训练计划》、《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
与选材标准》、《项群训练理论》等专著13种,发表论文110余
篇。获全国首届“奋进文明进步图书”一等奖,部委级秘技进步
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培养博士、硕士30余
名。
1991年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
国人员”称号及政府特殊津贴。清华大学等17所高校聘为客座
教授,先后入选《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
(1994年版)》、《中国当代名人大典(1994年版)》及《剑桥国际
名人录第24卷(1995年版)》。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篇 运动训练计划总论
第一章 运动训练计划概要
第一节 运动训练计划及其作用
一 运动训练计划释义
二 运动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及制订计划的主要依据
一 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
二 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第三节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一 运动训练计划十项基本内容
二 运动训练计划内容的四个部分
第二章 训练负荷安排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竞技需要原则
一 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二节 系统负荷原则
一 系统负荷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系统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节 周期安排原则
一 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四节 适宜量度原则
一 适宜量度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贯彻适宜量度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五节 区别对待原则
一 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六节 适时恢复原则
一 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七节 有效控制原则
一 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依据
二 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第三章 发展不同竞技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一节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
一 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训练方法
二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体系
第二节 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 耐力素质及其重要价值
二 耐力素质的分类
三 发展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
四 发展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
第三节 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 速度素质及其重要价值
二 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三 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
四 移动速度的训练方法
第四节 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 力量素质及其重要价值
二 常用力量的训练方法
三 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四 快速力量的训练方法
五 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
第五节 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一 柔韧性及其重要价值
二 影响柔韧性好坏的因素
三 发展柔韧性练习的方法学要点
第六节 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 协调能力及其重要价值
二 一般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
三 决定运动员协调能力水平的因素
四 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五 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 运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一 运动技术及其合理性的判断
二 掌握正确技术的必要条件
三 技术训练的常用方法
四 技术训练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方法学要点
第八节 战术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 战术能力及其重要意义
二 丰富战术知识的训练方法
三 提高战术意识的训练方法
四 掌握战术行为的训练方法
五 提高战术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九节 心理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 心理能力及其重要意义
二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
三 心理训练方法
第十节 运动智能的训练方法
一 运动智能及其重要价值
二 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方法
三 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应用水平的方法
第四章 运动员状态诊断与目标的建立
第一节 状态诊断与建立目标的重要意义
一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二 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 训练状态的构成
二 起始状态诊断的基本内容
三 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训练目标建立中的科学预测
一 训练目标预测的范围和种类
二 训练目标预测中需考虑的因素
三 训练目标科学预测的主要方法
四 不同项群训练比赛指标的预测
第二篇 运动训练计划分论
第五章 多年训练计划
第一节 制订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一 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
二 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
三 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
第二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
二 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
三 全程性多年训练的运动负荷特点
第三节 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 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二 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三 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第六章 年度训练计划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
一 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二 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第二节 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的安排及负荷的动态变化
一 比赛系列的安排
二 年度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动态变化
第三节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
一 规范化用表的用途
二 年度训练计划的规范化用表示例
第七章 大周期训练计划
第一节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模式
一 训练大周期时间的确定
二 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示例
三 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第二节 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一 中短期阶段集训计划的结构及负荷特点
二 赛前中短期集训中的区别对待
第八章 周课训练计划
第一节 周训练计划
一 基本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二 赛前训练周的训练计划
三 比赛周的训练计划
四 恢复周的训练计划
第二节 课训练计划
一 训练课的任务及不同类型
二 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三 课训练计划实施性部分的制订
主要参考文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运动训练计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