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文化学

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谢柏梁  页数:708  字数:53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戏剧是人类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诗歌以文字表意,音乐以旋律说话,美术用线条达情,雕塑依造型传神,建筑靠空间发言。这五大艺术均为人所缔造,但却相对独立于人群。    作为综合性、完型化、以人体为媒介、以人群为对象的艺术,戏剧艺术经历了由合到分、由分到合乃至又分又合的过程。    最初的戏剧艺术只是简陋的合成艺术。在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公元前5世纪达到高度繁荣的希腊戏剧,拥有人数众多的歌队和有限的演员,伴随着酒糟、亚麻布的装扮和夸张定型的舞蹈。但这些简陋演出形态并不妨碍其山呼海啸的演出效果,激情磅礴的悲剧诗篇一旦借助于直观直听的现场表演,便足以掀起千万群众心灵的波涛。    作者既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中华戏曲的发展脉络、演剧及创作理论等,又从微观角度详细描述戏曲中的重要文体--序跋以及中华戏曲的各种学派。

作者简介

谢柏梁,1958年生。湖北天门人。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戏剧影视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博士生导师。著有“红尘悲音”系列《世界古典非剧史》、《世界近代悲剧史》、《中国悲百文学史》、《中国悲剧美学史》;“史海文澜”生活费列:《戏剧艺术

书籍目录

总序序绪论  中华戏曲文化学刍论第一编  戏曲悲剧学  第一章  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  第二章  汉魏晋唐悲怨风尚的审美认识  第三章  明代戏曲的悲剧观:怨谱说  第四章  清代“苦戏”风格论  第五章  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和审美特征  第六章  中国悲剧的美学本质第二编  戏曲演剧学  第七章  宋代演剧评论及其悲剧认识  第八章  元明演剧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九章  清代王正祥的剧场学说  第十章  梅兰芳的比较戏剧知行  第十一章 周信芳的演剧美学第三编  戏曲创作学  第十二章 元人论剧作家的素质和结构  第十三章 明代戏剧人物论的整体研讨  第十四章 李开先及其同仁的剧作理论  第十五章 金圣叹的戏曲文学观照  第十六章 南戏批评的文学、曲学与剧学系统第四编  戏曲序跋学  第十七章 戏曲序跋的系统划分  第十八章 戏曲序跋的美学特性  第十九章 戏曲序跋的发展规律  第二十章 戏曲序跋的客观意义第五编  戏曲流派学  第二十一章 明初百年的皇家声教派剧论  第二十二章 沈汤之争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发展  第二十三章 王骥德及其影响下的晚明剧论  第二十四章 李渔的戏曲美学体系  第二十五章 王国维的戏曲美学系统  第二十六章 当代戏曲学发展概述第六编  戏曲影视学  第二十七章 泛戏剧时代的观念与实践  第二十八章 戏曲、文学及影视的前瞻后顾  第二十九章 屏幕文艺:中华文艺的新纪元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节  以悲为美的时代风尚 就总体趋向来说,可以划分几个大的历史阶段来考察以悲为美的时代风尚。从战国末期到西汉结束的三百多年中,可看成是以悲为美的萌芽时期;从东汉经三国的近三百年中,可视为以悲为美的发达时期;从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七百年间,可视之为以悲为美的恬淡时期。宋以后,以悲为美的时代风尚时有消长起伏,但由于文艺作品样式的增多,使得人们主要从具体作品来认识其悲剧内涵。尽管这时较好的艺术作品也常常是悲剧性十分浓烈,但作为一种总的时代风尚和审美标志,以悲为美已失去其主导意义,从而悄然与其他种种因素在一起,铸造出时代风尚的不同层次和审美变化的复杂结构。 在以悲为美的萌芽时期和发达时期,人们通常认为,悲的艺术作品就是美的;在恬淡时期中,人们一般认为美的作品一定是悲的。前者重在创作主体,后者重在欣赏主体,这都是要加以说明的。 一、以悲为美的萌芽时期(约公元前350年—公元25年) 战国末期以屈原、韩非子为代表,西汉末年以扬雄为代表,标志着本时期的起止。 东周时代的风云人物孔、墨、孟、庄、荀五大思想家,尽管对悲哀原则有不同的认识,但在节哀止悲这一点上大体一致。《诗》无论是季札观乐时就已确定,还是经过了孔子的删正整理,从整体上看,具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风格;从题材上看,拥有广泛多样的种类。最为人所熟知的“关关雎鸠”①和“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等名篇名句,丝毫不亚于写挽歌的《黄鸟》和怨不平的《硕鼠》篇。从季札到子产,愈来愈明显地体现出以和为美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孑L孟时代便表现为“中庸”的哲学美学精神。 首先从创作上突破和则美、和则贵的律条的,是南方诗人屈原。 楚国无论在文化传统和情感表现上,显然都自成体系,具备冲破北方思想学术体系中的某些信条的可能。《离骚》以其强烈的悲怨精神,突现出了不谐和美的风貌。在这首抒情诗中,屈原自比为美人香草,向往以自己的“内美”去致楚国的“美政”。但楚王对群小的盲从,注定要使美人零落而遭流放,美政天折而国势飘摇。“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④美的被毁灭的必然性,引起了诗人极大的悲哀和怨悱,终于使一首《离骚》诗变成了一部牢骚经。屈原是怀着以美致悲又以悲为美的心情自沉,藉以捍卫自己人格的坚定完善以及大美不被玷污的高洁性。

编辑推荐

《随园文库:中华戏曲文化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戏曲文化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全面、立意独特,既适合专业人士研读,又适合戏曲爱好者闲翻,当代戏剧大家出品,果然不凡,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