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6-6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苗书梅 页数:54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宋代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的最高峰。宋代文治的政治主张、高度的中央集权、完备的科举制度是其得以充分发展的三大原因。正是由于发达的文官制度,才使得孱弱的宋延得以苟喘偏安,并在政治内核上领先诸朝。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选官制度第一节 科举取士制度一、宋以前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二、宋代科举考试法规的完备三、贡举科目及其考试内容的变化四、制举与词科五、科举录取名额的扩大与特奏名六、科举取士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学校考选制度一、太学的发展与舍选法的创立二、舍选法的全面推广及其演变第三节 恩荫补官制度一、宋代荫补制度的特点二、荫补入仕人的政治地位三、恩荫补官泛滥的原因第四节 军员转补与军功补官一、军员转补二、军功补官三、拣汰离军人补授制度四、招降补官五、保甲补官六、借补入官第五节 摄官制度一、摄官的录用资格二、摄官的考选法三、摄官的名额限制四、摄官的转正法第六节 流外入仕与杂色补官一、吏人出职制度二、杂色补官第七节 选官制度与冗官问题一、宋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二、官僚队伍出身的基本统计三、选官制度变化的根源四、选官制度与冗官问题第二章 官员除授制度第一节 特旨除授第二节 堂除制度一、堂除制度的产生二、堂除制度的发展及其与吏部差注的关系三、堂除制度的特点及其利弊第三节 吏部差除制度一、吏部铨选机构的沿革二、常调官的差除程序三、吏部差除制度评议第四节 诸司奏辟法一、宋代奏辟法的沿革二、奏辟法的实施三、奏辟条法及其特点四、奏辟法小议第五节 定差法一、定差法的沿革二、定差法的基本内容三、定差法的意义第六节 权摄官制一、权摄官及其任用原则二、地方权官的恶性增加及其危害三、权摄官增加的原因第七节 关于“破格差注”一、破格阙的确立二、破格差注的实施第三章 任用官员的重要原则第一节 考试任用法一、宋初试判之制及其废除二、试刑法三、铨试、呈试法的形成和发展四、实施铨试、呈试法的意义第二节 定期轮任制度一、宋以前历代地方官任期制的演变二、宋代地方官任期制的确立及其实施三、地方官频易之弊及其原因第三节 荐举保任制度一、宋代荐举制的形成及其演变二、荐举制的主要内容三、实施荐举保任制的利弊第四节 回避制度一、宋以前回避制度概述二、宋代亲属回避法的发展三、宋代地区回避法的完善四、实行回避法的原则五、实行回避法的意义第五节 宗室、外戚、宦官任用制度一、宗室任用制度二、外戚任用制度三、宦官任用制度第四章 官员管理制度第一节 考课制度一、考课的内容及其发展阶段二、考核的办法三、宋代考课法的地位与特点第二节 磨勘制度一、磨勘制度的确立二、磨勘制度的内容三、磨勘制度的特点及意义第三节 叙迁制度一、幕职州县官的循资及改官制度二、京朝官转官制度三、武臣叙迁制度四、文武官员资序关升制度第四节 黜降制度一、宋代官员黜降法的适用范围二、宋代官员黜降法的主要类别三、宋代黜降官员管理制度第五节 俸给制度一、宋代俸给制的演变二、宋代俸给的类别三、俸给的支付四、宋代俸给制的特点五、宋“制禄之厚”评说第六节 致仕制度一、宋代致仕制度的演变二、致仕的方式与过程三、致仕官的待遇四、官员致仕后的活动五、致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