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9-0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乔际平 页数:292
前言
学科教育学是20世纪新开辟出来的学术领域。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就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各学科教育学的博士论文。现在,美国是世界上学科教育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等国家也在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来,日本已推出多套“学科教育学研究丛书”。 我国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也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由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于1988年发起,在北京召开了我国第一届学科教育学研讨会。之后,又在大连、长沙、福州、烟台、上海等地相继召开了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我国陆续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现在,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必将推动这一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很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内容概要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学研究中心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了“学科教育学大系丛书”。
作者简介
杨学礼男1939年1 2月生北京人。 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杨学礼长期从事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曾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普通物理学、理论物理学、普通物理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已发表著作两部、论文20余篇。社会兼职: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学会副理事长。 乔际平男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92年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称号。1993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大学物理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论方面教材《物理学习心理学》、 《物理教育学》及《物理学习法》、 《重要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与发展》等多种物理教学用书20余部,主编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发表物理教育研究文章50余篇。
书籍目录
题词序丛书前言前言导言0.1物理教育学的创建0.2物理教育学的性质、特征与研究对象0.3物理教育的目的、任务0.4物理教育的原则0.5物理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l素质教育概述1.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1.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措施2物理教育的目的与目标2.1物理教育的目的与任务2.2物理德育目标2.3物理能力发展目标2.4物理美育目标3物理教育的内容与教材3.1物理学知识内容3.2物理学方法内容3.3物理学思维内容3.4物理教材4物理教育过程与方法4.1物理教育的认知过程4.2物理教育的信息过程4.3智力因素及其作用4.4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5物理教育中的媒体5.1物理教育中的媒体概述5.2物理教育中媒体的特性及其选择5.3物理教育中的媒体设计6物理教育中的学生6.1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心理过程6.2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障碍6.3物理特长生的发现与培养7物理教育中的教师7.1物理教师的职业特点7.2物理教师的基本素质7.3物理教师的培养进修与提高8物理教育的测量与评价8.1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8.2物理测验的指标与试卷的编制8.3物理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说明9物理教育的研究与发展9.1物理教育研究概述9.2物理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9.3物理教育研究报告、论文的撰写9.4物理教育的发展
章节摘录
0.4.3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旨在明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在物理教育活动中的要求。 其基本含义是:物理教育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三者不可有一偏废,又不可同一对待。传授知识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能力与素质的发展要渗透在这一主要形式之中,又要发展形成于这一主要形式之外。 这一原则的提出是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各自的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物理知识,是人脑对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相互作用与转化的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已被反映为由系统概念与规律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在物理教育中,它反映为个体在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系列活动中的本领。表现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心理因素。目前阶段,我国物理教育所培养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是人体生理上的解剖特点。由于它虽然带有很大的先天成分,却又可以通过后天教育适当补偿,所以又可被反映为一种心理一生理特征,即由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改变进而形成对人体的生理补偿,增强人的活动效率。物理教育所提高的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和思维素质。 由此可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本质是不同的,但相互间又有联系。例如,知识是能力的客观载体,知识本身具有能力价值。我国50年代的教学活动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进行的,但50年代的广大毕业生的能力却已被社会实践所肯定。另一方面,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具有能动性,可以显著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能力产生的能动程度,随不同的个体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