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7-01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友西 页数:190
前言
《基础教育教学基本功》(丛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春节过后,出版社的朋友就教学基本功这个选题策划与我沟通。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合时宜吗?”几天过后,我又由衷地佩服朋友的眼光。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样,随着海潮的退去,海滩仍然是平静的,尽管还有一些泡沫存在。同样,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刚刚来临时,我们也曾随着那些新理念、新思想而心潮澎湃,当新课程改革渐渐地走入一种常态后,反思新课程改革,我们发现,伴随着改变和生成,我们也有丢失,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学基本功。而这恰恰是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永恒的东西。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要想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或者一门艺术,其基础在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它是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内容概要
本套丛书在框架安排上以教学流程为“经”,以教师教学专业发展为“纬”。按备课、上课、作业与批改、辅导、教学评价的顺序组织,作为“上编”——教学活动基本功。按教学反思、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等内容组织,作为“下编”——教学专业发展基本功。这样的体例编排使得专业活动与专业发展兼顾,动静结合,相辅相成。 这是本套丛书特点之二。 本套丛书在内容撰写上,力求体现三个结合:一是继承与创新结合。既强调传统教学基本功的不可替代性,又重视教学基本功的与时俱进。二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结合。对每一项教学基本功既要说明是什么,又要说明如何做,也要说明具体的应用条件,还要说明如何去训练。三是一般教学基本功与学科特殊教学基本功结合。教学基本功具有共通性,同时,反映到各具体学科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学科的印记,形成了每个学科所独有的教学基本功。在编写时,各分册较好地关注了这一点。这是本套丛书特点之三。 本套丛书在写作中,编写人员力求把有关的教学基本功的知识与技能,同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使之易懂、易学、易记。因此,本套丛书具有广泛的读者对象,既适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也适用于师范类本专科学生。这是本套丛书特点之四。
书籍目录
上编:教学活动基本功一、备课(一)确定教学目标(二)准确确定教学起点(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四)恰当选择课程资源(五)科学设计教学程序(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习题(七)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八)准确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九)科学设计板书(十)编写教案二、授课(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四)运用专业化语言讲述教学内容(五)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六)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多种学习方法(七)引导学生不断优化认知结构(八)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九)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十)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十一)适度调整自我情绪三、作业设计与批改(一)作业设计(二)作业批改四、教学辅导(一)了解辅导内容(二)掌握辅导原则(三)选用辅导方式(四)明确辅导要求五、教学评价(一)评价的理念、类型与方法(二)课堂学习评价(三)研究性学习评价(四)个人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管理下编:教学专业发展基本功一、教学反思(一)现场评课(二)教学监控(三)撰写教学反思(四)说课二、教学交往(一)理解学生和与学生交往(二)教师问的合作与交往(三)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往三、教学管理(一)制定课堂教学规则(二)课堂偶发事件处理(三)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四)课堂人际关系管理四、教学研究(一)行动研究(二)教育故事撰写(三)学生个案研究(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策略五、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一)借助计算机及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二)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三)实施交互式学习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迅速专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可设计安排一定的铺垫,以便顺利进入新课教学。若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面已学内容联系紧密,可采用复习旧课的形式导入。教师通过概述、提问、检查作业等方式,对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有时也复习过去学习过的与新课有关的内容。复习的内容应是旧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与新课有必然联系的问题。在复习后,教师要作出简短而有说服力的总结,从而引导出与新课的联系,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若新课程内容与上节课的内容联系不紧密,则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谈话法、学生活动、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创设情境,直接导入。要注意的是:导入的问题要明确;导入设计要简洁明快,直入主题;导入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 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探索新课的内容。这是完成这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新知识教学的设计,既要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和其他历史资源中的历史信息,注意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突出重点和难点,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选择、体验、活动的空间,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以使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张扬个性、舒展灵性的过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