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3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作者:蒋跃 页数:136
Tag标签:无
前言
绘画,是通过直观形象体现作者的情思和生活感受为其特点的视觉艺术。从哲学角度而言,绘画是人类受生存大宇宙的启发而创造出的一个心目中的小宇宙。其创作是对人的才智、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关照和自我肯定,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一幅作品最重要、也是最为先声夺人的因素之一是绘画的形式感,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便是构图。可以这么说,构图是画家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是显现画家艺术智慧和艺术才华最初的火花。绘画的过程,交织着感性与理性、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构图对欣赏者而言,是渐入佳境的起.点;对评论家来说,也是艺术批评的重要依据。忆及当年初学绘画时,很希望能得到一本有关构图技法的书,但却没有结果。上美院时,学校也没有开设构图课,无奈之下全靠自己去摸索,去“悟”,并因此而积累了一些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这些年来,虽然绘画方面的技法书琳琅满目,但有关论述绘画构图方面的著作却凤毛麟角。这与众多美术学子渴望了解构图奥秘、掌握构图技法的需求极不相适应。事实上,“美术”一词,本身就包含了两层意思: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因此,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绘画构图也有自身的规律,有严谨的科学原理,系统缜密的知识体系,并可举一反三地灵活变通,能对艺术实践起指导作用。说到底,构图是将无限的立体结构转换成有限的平面结构。这种转换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过程。尤其是现代绘画,可以完全撇开“真实”对象的具体形态,直接用“纯”绘画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因此,构图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于是,我尝试着在中国美术学院开设了这门“绘画构图学”的选修课,出乎预料,竟有百余人同时选修这门学科。这本书就是在讲课笔记的基础上,参阅了有关的书籍,进行系统整理而成。试图从视觉的形式原理出发,阐述形象思维活动和思维联系的规律,由表及里进行剖析,配合运用了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涉及绘画、设计等领域。力求兼顾理论与实践,文字与图片、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深入浅出。希冀起到启发读者思路,提高绘画构图水平的作用。既把构图作为技法范畴来对待,又把它与绘画观念及意识的开拓联系起来,既强调它的创意性,又引导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规律,并把民族绘画构图特点与西方绘画构图特点同时介绍,涵盖了较宽的知识面。但是,构图规律的知识,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教条主义式地生搬硬套。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既需画家思想感情的投入,又需其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敏锐的捕捉能力,不断创新的强烈欲望,以及较高的技术手段等,并要灵活运用,如此,才能别开生面,柳暗花明。
内容概要
本书是“绘画的构图教程”,本教程就是在讲课笔记的基础上,参阅了有关书籍,进行系统整理而成,。谋略从视觉的形式原理出发,阐述形象思维活动和思维联系的规律,由表及里进行剖析,配合运用了大量的中外美术作品,涉及绘画、设计等领域。力求兼顾理论与实践,文字与图片、原理与应用相结合,深入浅出。希冀起到启发读者思路,提高绘画构图水平的作用。既把构图作为技法范畴来对待,又把它与绘画观念及意识的开拓联系起来,既强调味它的创意性,双引导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规律,并把民族绘画构图特点与西方绘画构图特点同时介绍,涵盖了较宽的知识面。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绘画构图概述 第一节 构图的含义、理论渊源与任务 一 构图的含义 二 构图理念的渊源 三 构图的任务 第二节 构思与构图的关系 第三节 构图的画幅形态与材质肌理 一 画幅形态 二 材质和肌理第二章 形式构成要素与视觉心理 第一节 点的形态与视觉心理 第二节 线的形态与视觉心理 第三节 面的形态与视觉心理 第四节 色彩的属性与视觉心理 一 色彩的属性 二 色彩的视觉心理第三章 绘画构图与视觉知觉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视知觉 一 绘画的视觉经验 二 视错觉与参照物 第二节 视觉感受与构图空间 一 物象大小 二 透视原理 三 物体的前后遮挡 四 明暗与投影 五 空气作用 六 结构级差 七 游动空间第四章 构图的形式心理 第一节 构图形象方位 第二节 形式语言的团体力感 第三节 画面分割与形式作用 第四节 构图形式线的形式感 一 水平线的形式感 二 垂直线的形式感 三 斜线的形式感 四 锯齿线的形式感 五 自由曲线的形式感 六 辐射线的形式感 第五节 几何形状的形式感 一 三角形的视觉作用 二 圆形的视觉作用 三 方形的视觉作用 四 十字形的视觉作用 第六节 形式线对视觉的引导第五章 构图原理和形式美要素 第一节 均衡变化 多样统一 第二节 对比呼应 虚实相生 一 对比 二 呼应 ……第六章 构图技法附录 学生构图作业点评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