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作者:陈以良 页数:199
内容概要
本书力求知性与诗性的完美结合。着重从旅游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层面与角度解读,使其形象、深度、可游三维一体,打造目前旅游图书市场上最具创意与魅力的新型旅游读物。本书是《人文中国系列》的《人文广宁》分册,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广宁的人文风物。
《人文广宁》由陈以良编著。
书籍目录
走进广宁
古邑广宁
竹荫广宁
红色广宁
人杰广宁
胜景广宁
武林广宁
风情广宁
物阜广宁
章节摘录
铜鼓岗遗址 ——见证广宁的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地方的青铜时代的开始时间都各不相同,比较起来有较大差别。希腊、埃及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了。中国的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1800年,距今也已3800多年了。最早是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后来于商代流传到南方。经考古学家研究鉴定,广宁县铜鼓岗出土的青铜器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属于青铜时代末期物品。也就是说,1977年7月,广宁铜鼓岗挖出2000多年前的战国史! 广宁战国墓的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绥江流域的社会史,古越族的政治、生活、生产、军事、防御、兵器、葬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咀岗遗址 ——再次发现战国墓群 1996年,距离铜鼓岗1公里的龙咀岗建工厂,再次发现战国墓葬,考古人员清理出19座战国时期的土坑墓群。2005年对龙咀岗进行二次发掘,清理出战国石器墓葬共25座,出土了价值较高的青铜器、陶器等器物.350多件。当时龙咀岗山地有2/3未被勘探发掘,一直被广东省文物局列为文物监控地带。2010年贵广铁路施工,龙咀岗又一次发掘出战国时期的墓葬17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器物300多件。更令考古专家惊喜的是,在地表还采集到商周时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器物一批。也就是说,广宁县的人类活动的可考历史从战国时期前移到新石器时代,推前了2000多年! 龙咀岗墓坑里的棺椁及人骨都已腐朽无存,葬式不明。青铜器是墓中的主要随葬品,有兵器、工具、炊器、储藏器和乐器等。在出土的青铜兵器中,短剑引人注目。专家推测这批墓的死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主要是男性,他们生前持矛佩剑,参加战争和械斗,同时又拥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工具,大概并未完全脱离生产劳动。在当时广东的奴隶社会中,这些人应是自由民或小奴隶主,而在战争和械斗中则充当武士。出土陶器100多件,有釉陶、印纹陶、划纹陶、素面陶和泥质软陶等,这几类陶器的出土,情况与增城西瓜岭和始兴白石坪战国遗址相似,时代与后者更相近,进一步证实了这批墓葬的时代大都属于战国晚期,较早者可能在战国中期。 墓葬中的珍贵文物 在出土的器物中,刻有“王”字形符号的越式鼎、矛、短剑、双肩铲形钺等极具地方特色。鼎出土时底部和外壁均布满烟炱,部分器物出土时其銎口内尚残留朽木的残迹以及捆绑物的痕迹,由此推断这些器物应为实用器;而陶器均为生活用器,分别有罐、瓿、碗、盂、钵、杯等。陶器中除一部分为泥质较软、火候不高的夹砂陶外,其余均为硬陶器物,部分器壁上尚见黄绿釉,但釉已大部分脱落。陶器的纹饰主要有方格纹、水波纹、弦纹等,部分器壁和底部刻画符号。磨石在每墓中均有发现1~2件,多者有几件,长条形,磨痕清晰,显然是用来打磨武器和工具的。锄和锸属当时的生产劳动工具,可见当时的古先民己从事耕作之活。 看着这些发掘出来的青铜器和陶器,令人不禁浮想联翩——远古时期的广宁大地上,绥江两岸晚霞辉映苍莽群山,暮色笼罩葱郁竹林,薄冰似的明月早早挂于林梢。古先民们辛勤劳动一天后聚集一起,用于耕作的锄和锸则被随手放置草丛中;几个排在一起的鼎、銎下燃烧着树枝干竹,炊烟袅袅,蒸气腾腾;大人和小孩子或绕坐四周,或载歌载舞,用形制古朴的陶碗、杯子盛着食物齐分享,欢声笑语响彻清幽山谷!P29-31
编辑推荐
《人文中国系列》从旅游这一现代时尚生活方式切入中国各地域的文化层面及内涵,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特别是突出“影像”的功能与作用。涉指中国各地域的人文、地理、历史、民族、风景、物产及社会生活等等。又远远超越旅游图书的范畴。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全境完整的“人文风物图志”,填补国内出版界在这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空白。本书是《人文中国系列》的《人文广宁》分册,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广宁的人文风物。本册由陈以良编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